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txt> 第三十六章 新家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三十六章 新家 (1 / 3)

“全是蜀中絹帛,看來蜀地定是極富。若能取之,糧或沒法北運,但茶、絹卻可大量北運,這便能養好多兵了。”王建及兜裡一文錢都沒有,不過仍然擠在人群中,看那一匹匹絹帛。

不得不說,他是大開眼界了。

他知道絹與絹之間差別很大,比如用彩色絲線織成的多重、多層織物蜀錦,就非常名貴。但現在更是知道,同樣用料、同樣大小的蜀錦之間,因為花紋精美的差異,價格差別也很大。

李罕之給大夥賞過絹帛,但那是粗絹,也不知道哪產的。有點像他在綏州見到的本地雜絹,一匹賣三百錢就差不多了,什麼圖案都沒有,與繡有花樹對鹿、鬥羊、翔鳳、盤龍、天馬、辟邪、芝草等圖案的蜀錦能比嗎?

過了帛練行,便是旗幡招展的酒坊,各色酒都有。柏葉酒、菊花酒、桂花酒、屠蘇酒、藥材酒、葡萄酒等等,皆可見到。王建及有些想不明白,河南都不讓釀酒了,夏綏聽聞產糧也不豐,怎有這麼多酒坊?

不過看到許多髡髮党項人過來買酒,他所有所悟。

西北苦寒,不喝點酒確實難熬。尤其是這些草原牧人,一旦嘗過了酒的好處,就會牽著牛羊過來換酒喝。

當然也有拿蜜過來換酒喝的。蜂蜜,是草原的一大特產,王建及也是第一次知道。

草原上的土蜜,色青白,濃厚味美,與樹上採的木蜜差不多,都是上等蜂蜜。差一點的就是崖蜜了,在高山岩石間採得,色青赤,食之心煩,其蜂黑色似虻。

怎麼這麼多草原人來做買賣?夏州的草原蕃人,已經習慣到這裡來交易了嗎?

如果形成習慣,還會寇邊麼?草原上活不下去,就到夏州城裡做工,或者乾脆去賣命打仗,這或許便是夏州較為安定的一大原因吧?

王建及能理解這些蕃人。你得給人家指明一條活路,造反寇邊的風險,蕃人亦知之,掉腦袋的可能性在八成。那麼如果今年有白災,或者牧草不豐,草原上養不活那些人,就南下到漢人的城市裡,腳伕、力子、掃地夫、杖家,總能找到一份餬口的事幹幹。

有這條活命的路子,即便是蕃人,也不至於造反寇邊。沒人天生那麼賤,就愛打打殺殺。

就是楊師厚都沒那麼賤!

王建及又想起了之前見到的大通馬行的兩百騎卒,都是宥州草原上的党項人。是不是也是災年被募集起來到馬行做事的?

這其實是一個辦法啊。哪年草原牧草不豐,災害嚴重,就募一些人入軍。聽聞他們的勇士也被選入忠勇都了,平時打仗也會徵丁,應也死了不少人,城裡面再募一些,就是想造反都反不起來啊。

怪不得夏州草原這麼安寧。就是不知道其他地方的草原如何,應該不如夏州的,但多少也能有一些作用。

靈武郡王,整治蕃人有一手啊,不知道他在最開始怎麼獲取蕃人信任的,這個其實最難。

城內還有其餘各類鋪子,茶米油鹽,甚至妓館都有幾家,有草原女子——呃。

夏州城周十里,雖然不如汴州,但內外住著數萬足食足餉的衙軍。這幫精神空虛的大爺的錢還是很好賺的,因此市面非常繁榮。

十州三十餘縣養一城,便是如此之盛景!

王建及轉了一大圈,兜裡沒錢,不想繼續轉下去了,怕忍不住動手劫掠。

他牽著馬出城,很快回了營地。

符存審正站在營中一座戰樓上,出身地看著夏州東郭下那密密麻麻的鐵匠鋪,連王建及過來也沒回頭。

“那麼多鐵匠鋪,爐火徹夜不熄,可以打多少器械?”王建及嘖嘖讚道:“淮西沒見過這麼多鋪子,都讓秦宗權裹挾走了,要麼在汴州城裡。”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