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txt> 第十章 大漠沙如雪,燕山月似鉤(四)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十章 大漠沙如雪,燕山月似鉤(四) (2 / 3)

親兄弟還要明算賬。這又不是請客吃飯,而是涉及到實實在在的利益。此番北征,折家出力甚多,提供嚮導,規劃切實可行的路線,讓附庸部落出兵、出補給,自己也親自參與戰鬥,戰後還幫著穩定人心。

繳獲的牛羊,還有各部落的供奉,都要與他們商量好了再行處理。

四月二十六,邵樹德帶著鐵林軍步卒主力抵達地斤澤,嵬才等部酋豪恭恭敬敬地出迎。

看著跪了一地的部落頭人們,邵樹德心中難以抑制地升起了一股自豪感。雖然都是些不成氣候的小部落,羌、胡都有,但確實讓他心情很爽。當年太宗征服草原,令各部貴人子弟入宮充當宿衛,怕也是這種心情吧?

征服者的感覺,確實不一般!

折宗本在一旁默默看著。自家這個女婿,今年不過二十多歲,就走到這個地步了。對百姓仁義,對軍士仗義,對敵人狠辣,權力慾望十足,將這些特點串聯起來,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幾個人。

當初將女兒嫁給他,本來也只是抱著綏、麟兩州加深關係,守望互助的打算。那會的邵樹德,還只是一個走通了宦官門路,驟然得封刺史的年輕人。可誰成想,征討兩年黃巢後,竟然當上了定難軍節度使,掌控了四州之地、兩萬大軍。

下一步,應該就是要攻滅拓跋家了吧?這個人,征服慾望太強了,不論是敵人還是女人,都想要其臣服在自己腳下。拓跋氏割據宥州,想必邵樹德無法容忍。日後他若是把目光投向振武軍,麟州折家該如何自處呢?

對抗?還是安心做個附庸?

“折將軍,前日夜襲,將軍部屬立下大功矣。”邵樹德走到折宗本身前,感謝道。

“還是定難軍實力威懾。若無大帥做後盾,這些部屬也未必願意湊這場熱鬧。”折宗本苦笑道:“第一功,應屬大帥。”

邵樹德一笑,不再爭論這個話題,而是問道:“各部都到齊了嗎?和斷立誓儀式何時舉行?”

“地斤澤左近的大小部落,皆在此了。大王兵威太盛,麻奴、臘兒部一破,各部不敢怠慢,兩日間就都來了。”折宗本說道。

党項人是部落形式,有一些原始的習俗,比如復仇及和斷。若是兩個部落互相廝殺,都死了人,有仇怨了,按照習俗,那就得不死不休,正如元人編的《宋史》中所言:“(党項)其俗多世仇,不相往來。”

《遼史》中亦記載:“喜復仇,有喪則不伐人,負甲葉於背識之。有力小不能復仇者,集壯婦,享以牛羊酒食,趨仇家縱火,焚其廬舍。”

國朝以來,京西北八鎮範圍內的党項人族內、族外進行的復仇活動也極為頻繁。他們抓獲俘虜一般不殺,就是割了耳鼻送還。但如果這人殺過自己族人,那麼就“探其心肝而食之”,或“漆其頭顱為飲酒器”,民風可謂彪悍。

不過話又說回來了。京西北八鎮的党項人雖多,但一直被朝廷管束著,邊將也經常欺凌他們,姦淫擄掠,大概就是這些事情。党項人無力反抗之時,怎麼辦呢?還有個給自己下臺階的辦法,那就是和斷。

党項各族一般都有和斷官,調解雙方令其和好。死了人的,得到錢或牛馬做補償。唐代無故殺死黨項人,如果要和解,一條命大概賠一百緡錢左右,至多一百二十緡,給了錢人家就不追究。党項人殺死漢人,給幾匹馬作為賠償,大概也值個不到兩百緡。

宋代就貴了。紹熙五年,宋兵殺死羌人悶笆,就是一個普通人,害怕人家部落生事,賠了三千三百緡。人家收到錢後,才做了和斷儀式,對天發誓,事情才算了了。老實說,這價錢太離譜了。

此番定難軍殺的党項人可太多了,賠錢是不可能賠的。折宗本出了個主意,那就是賜點袍帶彩鍛,再給幾份告身敕書,事情差不多就了了。邵樹德深以為然,此番出征,身邊確實帶了一些錦緞,本來就打算賜給順服的部落,算是意思意思,今天算是派上用場了。

其實後世折從阮擊破各黨項部落,也是賜一些絹帛和官職告身,然後令其發誓和斷,收為部屬。草原上自有規矩,按照這個來就對了。

兩人說話間,那邊已經準備好了儀式,並派人恭敬地請邵樹德過去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