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雪山(哈思山)腳下,一個木排剛剛捆紮到位。
大雪山,聽名字就知道了,其氣候與周邊區域不太一樣。
賀蘭山與其非常相似。
其西麓有不少發源于山上的溪流、水泊,水草豐美,一直是邵大帥的親信部落才能放牧的地方。
再遠一點,就比較乾旱了,草場質量逐漸下降,牧民們苦哈哈的,活不下去就搶劫,因此造就了河西党項惡劣的名聲。
賀蘭山東麓降水也不多,但有黃河流經,從北朝以來就不斷開挖溝渠,修建陂池。邵樹德入主之後,又經過十年的建設,已經是一片密佈農田、牧場和果園的地方。。
東西麓降水都不行,唯賀蘭山降水多,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綠島氣候。山上植被茂密,還有豹子之類的猛獸,邵樹德居靈州時,經常在賀蘭山打獵——不然虎皮交椅哪來的?
大雪山就是賀蘭山的翻版,山頂常年積雪,附近區域的小氣候較為溼潤,森林密佈,綿延甚廣。其實在國朝,整個河隴的植被覆蓋率都驚人地高, 不知道生長了多少年的蒼天巨木比比皆是。
以至於到了後世明朝, 甘肅一帶的森林提供了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民間、官家、皇室用木需求。大片森林被持續不斷地砍伐。到了清代,情況繼續, 青海的木材供應了山西、河南、河北絕大部分市場。
黃河水運的便利,使得這些樹木被砍伐下來後,只需粗粗處理一下,便可捆紮成木排, 順流而下直抵北方數省, 成本極低。
大雪山已被砍伐多年,原因是邵樹德不願意讓人破壞賀蘭山、陰山的森林。但靈州作為統治中心,官私雙方都有極大的木材消費需求,於是就只能砍會州大雪山的了。
雖說也補種新樹, 但總趕不上砍伐的速度。新栽種的樹苗先不談成活率, 光覆蓋率也趕不上砍伐速度,更別說此時基本都未長成了。
但不管怎樣,這些舉措還是有用的,至少延緩了森林消失的速度。數十年後, 新栽種的樹苗長成, 目前那難看的“斑禿”就會被遮掩不少。
王全帶隊押著一批物資抵達林場。
徭役,是每個人都難以逃脫的。相比較而言,素有勇名的王全所服的徭役,算是比較輕鬆的了:從會寧關大庫押運一批生活物資抵達大雪山林場, 這難道不比挖河輕鬆?
“這都是上好杉木啊, 筆直粗壯,若是國中將這買賣放開, 給我來做, 來個縣令都不換。”王全輕盈地從馬背上跳下,扯著嗓子道。
這馬就是好,原本是鐵林軍遊奕使徐浩的坐騎, 騎著風馳電掣一般,一日間從天都山牧場疾馳到大雪山林場, 非常過癮。
天都山牧場, 草木茂盛, 歸會州和原州共有,但事實上這兩個州都管不了, 多年來一直是朔方幕府廄牧司在派人管轄,養了大群牛羊馬駝, 以羊為主。
朝廷給邵樹德晉爵的訊息已經傳到會州, 州、縣兩級官府派出大量騎手, 至各鄉、裡、部落通傳。不知道地方上是怎麼措辭的,會州三縣有點社會地位的人物如今都知道了這麼一個事情:以關北十五州六十縣為夏國,國王是邵樹德。
以訛傳訛,誠如是焉!
天都山牧場有很大一片土地在涇原鎮境內,如今也歸“夏國”了,由夏王府騎曹參軍事管轄——騎曹參軍事,掌廄牧、騎乘、文物、器械等事。
朔方幕府廄牧司似乎也能管, 但這個機構裡的人如今大都轉到騎曹上直了,今後用到幕府廄牧司名義的地方會越來越少。
王全帶著土團鄉夫押運物資, 則是歸戶曹管——戶曹參軍事,掌戶籍、計帳、道路、逆旅、田疇、六畜、過所、蠲符、雜徭等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