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四十五章 堅持 (1 / 3)

汴州,古稱大梁。自北朝末年以來,已稱殷盛。

隋文帝開皇四年,“及上祠太山還,次汴州,惡其殷盛,多有奸俠,於是以(令狐)熙為汴州刺史”。

隋文帝為何厭惡汴州的繁盛,不得而知。或許是工商業繁榮,社團分子多了,治安較差,或許是他本人更喜歡田園牧歌式的生活,志在把天下變成一個大農村,或者只是單純地厭惡關東地區的富裕,於是他任命令狐熙整頓。

令狐熙“禁遊食,抑工商,民有向街開門者杜之,船客停於郭外星居者,勒為聚落,僑人逐令歸本,其有滯獄,並決遣之,令行禁止”,抑制工商業的一整套組合拳下來,其實沒啥卵用。

後來,不僅汴州發展起來了,就連臨近的宋州也成了數一數二的都會。

杜甫有詩云:“昔我遊宋中,惟梁孝王都。名今陳留亞,劇則貝魏俱。”

大意是,宋州(宋中)僅次於汴州(陳留),與魏博的魏州、貝州一樣繁華。

汴、宋二州,是中原的精華,也是最富裕的地帶。

但安史之亂的爆發,以及隨後產生的藩鎮割據問題,生生讓這個富庶繁華之所的百姓變成了好勇鬥狠之輩,日復一日的軍事動員,三天兩頭的戰陣廝殺,在注入武德的同時,也使得地方經濟遭受了巨大的破壞。

江淮之間認定的“劫江賊”,無論朝廷派誰來調查,汴、宋二州都要被點名。

好好的富庶之地的百姓,為何要去做賊?還不是被逼的!

好在朱全忠討平了秦宗權,中原大地瞬間清淨了。

強有力的秩序被重建了起來,百姓生活日趨安定,源源不斷產出大量糧帛——尤其是絹帛,給朱全忠提供了大量收入。

今天朱全忠冒雨來到了宋州,親自勸課農桑。

他看起來一點都不慌,面容平靜,說話不急不緩,讓一眾提心吊膽的官員放下了心。

在這個年頭,好訊息傳得沒那麼快,但壞訊息絕對一日千里。

夏賊突襲攻破了靈昌縣,這是極為震撼人心的事情。這個縣雖然遠在滑州,但如果夏賊調頭南下,直奔宋州而來,似乎也不需要多長時間。

如今只希望他們趕緊東躥,跑到朱瑄的地盤上,別再禍害汴宋諸州了。

“李克用在魏博大肆擄掠,不僅魏州受難,其餘諸州也再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。”朱全忠行走在密密麻麻的桑林間,嘆道:“羅弘信向我訴苦,說李克用拉去了不少草原藩騎,他們為了便於策馬狂奔,大肆砍伐、燒燬桑林,今年清河絹怕是沒多少了。”

跟在他身後的裴迪微不可聞地嘆了口氣,隨即問道:“大王,夏稅是否要加賦?”

朱全忠猶豫了一下,道:“先加一點吧,李克用即將敗退,羅弘信應不至於一點不上供。”

“遵命。”裴迪應道:“戰事頻繁,用錢的地方多,相比百姓們也理解大王的苦衷。”

朱全忠笑了笑,不置可否。

其實,去年已經加了一次賦了,但幅度很小,影響不大。

今年若魏博大量減少乃至停止上供,對財計的影響就比較大了。尤其是清河絹,質量很好,價格不錯,比一般的絹更值錢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