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汭說的是實話。唐鄧隨三州中,唐州百姓受荼毒最深,因為地理上沒有險要山川屏障,隨州有一些屏障,但不能完全遮蔽,鄧州相對要好不少,但屯駐於彼處的保義軍軍紀很一般,再加上唐州方向搜刮得較狠,地方上也較為蕭條,人口始終增長不起來, 甚至還在下降。
昭信軍四州基本上就是唐鎮的後方補給基地,也是汴軍咬牙切齒想要奪佔的地方,奈何他們突不破唐鄧隨一線的防禦, 不敢深入到南陽腹地。
“襄陽怎麼樣?”邵樹德又問道。
“也不太行。”成汭回道:“經歷了黃巢、秦宗權兩番蹂躪, 幾年前折令公又殺過來,最近又南征杜洪,打得難解難分,還要搜刮部分錢糧北上支援唐州,總之不太好。”
邵樹德點了點頭。
“若往襄州北部諸縣遷移民戶,開墾荒地,則何如?”邵樹德下定了決心,要給南陽、襄陽這邊一些實質性的支援了,而在此之前,他還想摸一摸昭信軍的底。
成汭聽懂了言外之意,立刻說道:“那要看大王遷移多少民戶過來了。一萬戶以內,咬咬牙,還可以支援得住。”
這個“咬咬牙”,就是向百姓徵收重稅了。
事實上他們的稅負本來就不輕,而今是重上加重,白養新來的民戶一到兩年,支援他們渡過最艱難的一段時日。
“兩萬戶都不行?”
“難。”成汭實話實說。
邵樹德突然又想苦一苦關中百姓了……
發乾州五縣百姓一萬戶,外加青唐俘獲的四萬多吐蕃、羌人,“借”襄州的谷城、安養兩縣安置,修繕水利、開墾荒地,作為唐鄧隨的第二處後勤供給基地。
說實話,這年頭的江漢地帶,開發程度是非常低的。
水泊縱橫、河網密佈、沼澤連天、樹林茂密,村落點綴其間,被原始的自然環境給分割得一塊一塊,且經常發洪水,蚊蟲孳生,疫病很多。
開發這樣一塊地方,是要付出代價的。
中國的南方地帶,如果說唐代重點開發了江南、江西的話,宋代就是把兩湖地帶發展成熟了,這都是能容納大量人口的地方。
但這種開發,前期死亡率都不會太低的,邵樹德沒太多的人口來填,故只能找相對成熟的靠近南陽的谷城、安養兩縣了。另外,鄧州的新野、隨州的棗陽也是備選區域。
遷移了人口過來,當然也要給他們配備官吏了。原本的官員,能留任的留任,不能留任的走人,讓趙匡凝頭疼去。
毫無疑問,這些新官吏不會聽趙匡凝的,也未必會聽折宗本的,算是邵樹德在這片區域摻的沙子了。
他也不想動作搞得太大,慢慢來,溫水煮青蛙的方式,一步步完成“和平演變”。反正趙匡凝不是那種意氣用事的武夫,邵樹德吃死了他的性格,不敢掀桌子,那就慢慢玩嘍。
邵樹德在商州停留了三天,等待落在後面的輜重補給隊伍。
嫡長子邵承節在隨軍而來的杜弘徽、趙觀文的監督下,學習詞章、典籍,同時還要上摩尼法師親授的算術、幾何課程。這還沒完,折家武師還在等著呢,武技的練習也不能落下。
課程無窮無盡,讓人絕望不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