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二十章 上路 (2 / 3)

為什麼地主家的傻兒子容易被騙?因為傻兒子的經驗是真的少,眼界不夠寬闊,如果耳根子再軟一點,容易輕信他人的話,那就更完蛋了。

只有極少數經驗不足、眼界也不開闊的傻兒子,天賦精通人性,又會挑動群眾鬥群眾,這才有可能掌握主動權。但這種所謂的主動,也只是勉力維持罷了,不懂就是不懂,你即便佔了上風,人家都怕你了,你內心之中也不敢確定做的事就一定正確。

邵承節河北、遼東巡視了一圈,又往江南走了一趟,眼界是開闊了。而且他和他爹一樣,喜歡不按既定路線走,經常帶著親衛,奔馬疾馳數十里,至某處巡視、查訪,能得到第一手訊息。

大臣們肯定是非常討厭這樣的君主的。但邵二是個武夫,性子驕傲、剛烈,沒人能阻止他,一番查訪之後,漸漸有了自己的理解。

二郎認為,南方一戶百姓的耕地非常少,家裡只有幾畝的比比皆是,十來畝都算多了。在這樣一種情況下,只能精耕細作,提高產量。

以太湖一帶為例,他查訪了一戶百姓,家中只有八畝地,一年收兩季稻,畝收兩斛出頭。

如果在北方,一戶人家有三十畝地,不精耕細作——地太多,也無法精耕細作——最終收穫的粟麥差不多也就這個數。

因為茶葉的興起,南方農戶閒時去茶場打雜,能獲得一筆收入。

因為氣候溫暖,蠶桑比北方產量更大,且最近十年技術水平提高很快,這方面的收入也不少。

二郎預計,如果天氣持續變冷,北方的蠶桑會進一步減產,茶葉會慢慢消失,某些勉強能兩年三熟的田地,可能會退化為一年一熟,農戶整體收入會漸漸落後於南方。

邵二隻提了現象,沒說解決辦法,但光這點,已經讓邵樹德十分欣喜了。

兒子看到了經濟重心逐漸轉移的本質。他沒有籠統地歸結於戰亂,而是具體分析,這就比很多人強了。

事實上,邵樹德昨天批閱了一份趙光逢轉來的奏疏。奏疏中提到,戶部錢監一年鑄銀元不下二十萬枚,絕大部分被來自南方的茶商套走了。

從這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,他費盡心機平衡南北方經濟,讓北方的毛布大舉銷售到長江流域,最終還是沒太大用處。

金錢“旅行”的去處說明了一切。

北方茶葉、絲織業的衰落已經難以避免,甚至就連糧食產量可能都要慢慢下降。

他的一番操作,只是延緩了這個過程,但並未徹底扭轉趨勢。

人力終究不敵天時,沒有辦法。

邵二在最後一份奏疏中,吹捧邵樹德的“先見之明”,認為隨著海貿越來越發達,將來可在南方徵收大量商稅,補充歲入。

邵樹德確實是這麼想的。

如今北方的黃河、淮河水系非常平穩,沒被人瞎搞搞壞。富庶的河北大平原又並非處於戰爭前線,無需再搞什麼水長城或其他各種手段,人為抑制其發展。

有河北在,糧食無虞,缺的主要是現金罷了,這個就需要在南方想辦法了。

二郎的認識很到位、很清醒,讓他很欣慰。

******

十一月二十六日,當邵樹德坐到合歡殿時,與波斯的談判基本已經結束。

他特地抽空見了見薩曼尼。

“副汗別來無恙啊。”作為勝利者的邵樹德高坐於上,薩圖克之妻阿迭氏像只柔順的小貓一樣,跪伏在他腳下,輕輕捶腿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