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嗣源暴怒,整兵再戰,擊破淮軍,斬李遇,克池州。陶雅連歙州都沒敢回,倉皇奔回宣州,拉丁入伍,固守城池。
江北有舒州兵渡江南下,廣捷軍與之戰,大敗。周德威率軍來援,將敵擊退。
壽州朱景攻廬州,他先禮後兵,一番勸說之後,朱延壽舉城而降,又打著誅殺逆賊的旗號南下舒州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城。江南的舒州兵無奈,向趙匡凝投降。
到臘月底,秦王邵承節已掃清廣陵以北的各處障礙,斬首四千餘,並接收了數支淮軍的投降。徐溫、張顥緊緊掌控著左右牙親軍和廣陵城,東院馬軍指揮使王綰猶豫再三後,選擇與徐溫、張顥一起投降。
其餘淮軍見大勢已去,多逃往江南。
周德威、李嗣源再攻取池州後,迫降歙州,目前在圍攻宣州,屢戰不克,傷亡有點大。
朱延壽又勸降和州,唯除州、濠州守軍尚在猶豫,不肯投降。
吳越錢鏐也趁機取得了戰果。
蘇州刺史楊師厚北上攻常州,三戰三捷。
大將顧全武攻取克衢州,兵圍睦州,淮將朱思勍與其戰,不利,退守城池。
整體戰局推進十分迅速,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,就得了揚、楚、廬、舒、和、池、歙、衢八州之地。淮人從未經歷過如此慘敗,夏人也從未取得過如此輝煌的大勝,直令雙方廝殺的數十萬大軍目瞪口呆。
目前,淮南一方只剩下濠、除、宣、睦、升、潤、常七州之地,且互不統屬,各自為戰,敗亡已是必然。
後人談及此戰,徐溫、張顥二人是繞不過去的。
淮南滅亡的責任,多半會扣在這兩個背主之人頭上。至於大夏攻滅全國大部分藩鎮所取得的巨大戰略優勢,會被有意無意澹化。
如果沒人幫他們洗地的話,徐、張的名聲估計會遺臭萬年了。
訊息傳回洛陽後,已經是建極十二年(912)了。
正旦朝會之上,邵樹德欣然接受了群臣的恭賀。
對他而言,這是遲來的榮譽。
一般而言,佔全了傳統漢地,基本就可以稱為正統王朝了,史書上不至於給你個割據政權或“偽朝”的稱呼。
何況他還拿下了遼東、河隴,且還是實控的那種,這就更是超越了許多大一統王朝——派遣流官、駐紮軍隊、收取賦稅,是實控的標誌,遼東、河隴顯然是符合這三大條件的。
但欣喜之後,看著宋樂缺席的座位,以及陳誠的滿頭白髮,又滿不是滋味了。
“去宋府。”正月十八要巡幸西京,他有預感,如果走之前不見下面的話,或許永遠見不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