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八十四章 選才 (3 / 3)

漢之河內郡,能不好麼?

東漢之時,河內戶口超過河東。唐時,河東超過河內。

到了夏朝,河內說不定又要超過河東了。

一個地方的發展,與政策息息相關,核心地盤總會得到各種優待。

「陛下,永濟渠西段經過多年治理,通航條件已經大大改善。」門下侍郎趙光逢遙指前方,說道。那裡是沁水河面上船帆點點,晝夜不停地運輸著,將已經成為品牌的「河陽麥」輸送入京。

沁水西岸,溝渠如蜘蛛網般密密麻麻,將潺潺流水送入田間地頭。

而一望無際的田野之中,沉甸甸的麥穗已然染上了金色。再過月餘地裡的小麥便可收割了。沁水東岸,農家少年郎騎著馬兒,在田間地

頭巡視著。

見到年歲相若的同齡人之時,輕聲談笑。

遇到挎著果籃的小娘子之時,又故意加快馬速,互相較勁起來。

就百姓而言,寧可養牛也不願養馬,因為牛的經濟價值更大,照料起來也更簡單。但如果生活上已經不那麼窘迫了,有一定的餘裕時,養匹馬也不是不可接受。

「以往你們上疏談及百姓生活,朕將信將疑。」邵樹德突然一笑,說道:「但一路走來,發現很多人家都養了至少一匹馬,朕信了八分。如果生計艱難,第一件事就是把用處不大又麻煩的馬兒賣掉。對農家來說,哪怕騾子都比馬管用。」

陳誠、趙光逢等人聽了皆笑。

想要糊弄聖人,是真的不太容易。他有太過豐富的生活經驗,能從細節處推測全貌,做出自己的判斷。

陳誠猶記得,聖人曾說,鄉村釀酒業的恢復,是這個鄉村百姓生活恢復乃至富足的標誌。仔細想想,頗有道理。

如果是一個常年養在深宮裡的天子,他能透過種種蛛絲馬跡來判斷百姓生活嗎?

他不能,因為他沒有生活經驗,官員們甚至都不需要費心費力作假,東西放到他面前都未必看得出來。

不仕州郡者,無以為宰相。

不通民情的天子,也就只能玩弄權術了。

今上根本不需要玩弄權術,他一般也不玩弄權術,他就那麼直截了當,站在那裡,就能講出一二三,他是真的懂。

「宋侍郎治河陽多年,如今這一切,他看在眼裡,應該也很欣慰吧。」邵樹德轉頭望向南方。宋樂也老了,時不時告病在家。

邵樹德嘆了口氣,讓人拿來紙筆,當場寫道:「中書侍郎宋樂·····勸農重谷,以備饑荒,訓卒練兵,用防寇盜。但躬行儉約,政不煩苛,省宴樂則務贍軍需,絕餉遺則盡資公用,漸使疲羸蘇息,帑藏充盈。減朕之憂勤,寬朕之怵惕······宜加食邑二百戶。」

寫完,翻身上馬,道:「回家。」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