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蕃邦小國,也有如此豪奢的殿宇。渤海國,確實不能讓它繼續存在下去。「邵承節摸了摸廊柱上的雕花,說道:「繳獲了多少東西?」
「殿下,按照約定,皮貨、藥材內務府估價收購,以毛布支付。」張筠說道:「殿內計有錦緞兩千餘匹、柞蠶布五萬餘、金銀器五百件、珍珠七十袋、各色毛皮近萬件.....」
邵承節慢慢聽完,讚道:「進城之前,我看周圍都是山,田地不多,以為沒甚油水呢。其實在看到如此堅城之時,便該推翻這個想法的。渤海人還是有錢,神州為水陸轉運之地,夙來繁盛,斷不至於令我失望。」
「殿下,城中尚有坊市,那才是大頭.....」張筠提醒道。
「放心,已有人前去查封、清點了。「邵承節說道:「戰利品的處置,還是老規矩,你們做個單子出來我要當場宣讀給武夫們聽。」
「是。」張筠很乾脆地應下了。
大夏武夫們還是很好說話的。不要求你當場發賞,回去後兌現就可以,三十年來一直如此,大家早就接受了。但如果當眾宣讀,告訴大夥繳獲了多少東西,他們還是很開心的,士氣可以得到提升。
邵承節打的就是這個主意。多年的行伍生涯,他對如何調動武夫士氣一清二楚。
張筠也清楚這一點,因此很爽快地答應了。
「那就沒事了,你速去辦理。」邵承節擺了擺手,說道。
「殿下。」張筠沒有立刻離開,而是問道:「接下來兵發何處?」
「你又不是監軍,問那麼多作甚?「邵承節轉過身來,似笑非笑地問道。
「聖人有旨.....」張筠說道。
「好了!好了!我知道。「邵承節拿馬鞭點了點他,沒好氣地說道:「不就是向東攻龍原府嘛。」
龍原府是渤海東京,曾經做過其都城。
渤海文王大欽茂因在上京喪妻、喪子,認為這是不祥之地,於是遷都東京。
大欽茂去世後,子宏臨早死,族弟元義繼位。但他只在位一年,「國人殺之」,推宏臨子華嶼為王,復還上京,改元中興。
大欽茂遷都,表面原因是喪妻喪子,實際原因是上京國人勢力的壯大,令他感到害怕了。
這個國人,並不是普通人,而是隨著大欽茂改革
漸漸興起的貴族門閥勢力。他們已經成長到足以左右渤海王位的程度,因此在遷都東京後,還能殺大元義,
扶立大華嶼,並還都上京。
渤海國五京之間是有主幹驛道的,曰日本道、新羅道、鴨綠道(朝貢道)、營州道、契丹道。
西京神州處於朝貢道的水陸轉運樞紐位置。從這裡北上,陸行四百里可至中京顯州。而一路向東的話,有南北兩線可至東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