轄底的意思是他對事不對人。如今這個形勢,阿保機或許能帶領契丹打敗渤海國,如果再有個十來年,一舉滅亡渤海也不是不可能。但夏人給你這個機會麼?
他們浮海北上遼南,原因是什麼?
邵樹德剛打下幽州,就迫不及待恢復山後的據點,甚至更進一步,窺視遼澤,原因是什麼?
夏人早早就意識到了契丹的野心,開始針對性佈置了。這還只是前奏,未來會怎樣,沒人能知道。
「中原離亂,這麼好一個機會,仿如隋朝末年.....「釋魯遲疑道。
「又是阿保機對你說的吧?「轄底嗤笑一聲,道:「邵樹德已經快統一北方了,晚了!縱然沒統一,我看阿保機南下的計劃也不會順利。昔年打不過張仲武,後來敵不過李匡威,再後來與李克用決戰也失利了,連個幽州都拿不下,還想南下中原?憑什麼?」
耶律釋魯聞言,雖然覺得轄底的話不無道理,但他那自輕自賤的語氣讓人很不喜,於是說道:「轄底,你好歹也打了半輩子仗,摧鋒破銳,勇武過人,何必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呢?」
「我只是不想契丹被一個人的野心連累罷了。」耶律轄底說道:「依我看,不如遣使至洛陽,奉表稱臣。邵樹德還有王鎔、王郜、李克用未滅,南方應該還有很多藩鎮沒攻取。只要是個正常人,都知道攻打江南比征伐契丹收益大。如此,或可將這一劫應過去。邵樹德年紀也不小了,待他一統天下,多半垂垂老矣,還有什麼雄心壯志?咱們恭敬點,哄一鬨,也就過去了。他死之後,中原什麼樣,誰都說不清楚,或許會有機會。」
釋魯又一次重新整理了對轄底的認知。
他說的方略,其實是有相當可行性的。
中原君王愛面子甚過裡子。隋朝那會,突厥敗於中原,也對隋文帝稱臣,獲得了寶貴的調整機會,隨後便在隋末干涉中原統一程序,差一點就成事。
突厥尊奉楊堅為「聖人可汗」,若契丹尊奉邵樹德為「無上可汗」,是不是也可以如同突厥那樣在持續慘敗之後,獲得喘息之機呢?
釋魯仔細想了想,如今的局勢似乎都與隋朝那會差不多。隋尚未滅陳,只統一了北方,但分兵數路,幾萬步兵、五六千騎兵就能殺得擁有數十萬騎的突厥慘敗,可汗狼狽奔逃。
邵樹德也快統一北方了,南方未平。大夏禁軍的實力,他也領教過了。數萬契丹騎兵愣是啃不下龍武軍三千多步騎,還被人打得丟盔棄甲。
正面迎戰,或許真的贏不了。
耶律釋魯一瞬間幾乎動搖了,但他想起了阿保機的話,想起了阿保機對他描繪的美好前景,遲疑難決。
耶律轄底冷眼旁觀,心底暗歎。
他知道,釋魯最終還是會倒向阿保機,選擇支援他最喜愛的侄子。
同時也覺得頗為可笑,光迭剌部都無法達成統一意見,更別說契丹八部了。阿保機,不過又一個可突於罷了。
「轄底,你說的也不是全然沒有道理。」釋魯清了清嗓子,說道:「我會與阿保機再計議一番。夏人在持續增兵,遼澤或爆發戰事,你我還得齊心協力,先將夏人打回去再說。」
轄底一言不發,轉身離去。耶律釋魯臉掛寒霜。
他知道,迭刺部事實上已經分裂了。或許這會表面上還看不出來,尚可勉強維持,但只要戰局不利,支援轄底的人就會越來越多,最終將他和阿保機這對權傾八部的叔侄徹底埋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