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八十章 梳子 (2 / 3)

燕昌城、方山,都在雲州以北的羊水河兩岸,夏軍曾圍萬勝軍於燕昌城。

從西南方的桑乾鎮開始,一路向北,黃花堆、神堆柵、雲州、燕昌城……

這是一條經雁門關出塞的驛道。柔州行營大軍的攻勢如水銀瀉地一般,幾乎將雲州外的各個據點都控制了。也就是說,雁門關外的晉軍,如今就雲州東西二城這個支撐點了,依附於他們的部落被追得雞飛狗跳,少數開荒種地的蕃漢民眾也惴惴不安,這場攻勢,從一開始就十分猛烈,目標也十分明確,那就是雲州。

而晉軍的表現也十分有意思。

從戰鬥的過程可以看得出來,守禦外圍據點的兵很少,亦非精銳。偶有交戰,也是淺嘗輒止,很快逃竄了。

如果不出意外的話,晉人應該是以雲州這座雄城為據點死守了。他們擺出了一副被動挨打的架勢,面子也不要了,是非常少見的。

但這也和夏、晉雙方的實力對比有關。李克用再傲氣,也不會拿軍國大事開玩笑。人又不傻,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應對方式。

如今唯一的懸念,就是晉人會不會派兵北上救援了。

他們有三條路線,第一條是出寧武關,第二條是出石門關,第三條是出雁門關,兵鋒全部對著朔州。

出關作戰就有被殲滅的危險,進而導致雁門關之類的險隘被突破。不出關的話,雲州被圍,雖然很難打下,但四周的部落卻要被掃蕩一空了,而這也是夏軍第一次對大同軍轄地的部落展開軍事行動。

如何抉擇,全在剛被任命為代北諸關塞制置使的李嗣源一念之間了。

******

李嗣源此時就在雁門關後的代州城內。

他的本官是涿州刺史,代北諸關塞制置使是臨時職務,但對他而言,依然是一個巨大的飛躍。

他走在了李嗣昭前面,走在了周德威前面,走在了李存孝前面,走在了李承嗣前面——李承嗣已經死了,徹底退出了競爭。

河東中生代將領之中,他已經排名第一。

嗯,此事確實值得慶祝,但嚴峻的現實也擺在他面前,兵力寡弱,無力與強敵進行決戰。

他從涿州帶來了三千燕兵,都是他的老底子——其實也不全是燕兵了,很多骨幹是當年帶過去的晉兵,但他們已在涿州定居,基本上算是燕人了。

忻、代二州州兵五千餘,主要用來守關塞了,外加臨時徵發的土團鄉夫協助。他們能力有限,打不了野戰的。

蕃兵人數倒是很龐大,主要是沙陀三部。多年的戰爭,已經讓他們的戰鬥力遠遠強於塞北草原上的遊牧部落了,但這種老本,沒有晉王下令,是不可以隨意動用的,沙陀、薩葛、安慶諸部的酋長也知道這一點。

真正能動用的,其實也就飛騎、親騎五千多騎兵,外加馬前銀槍直、雄捷兩支步軍八千餘人、易定兵四千,總共約一萬八千兵。

這還打個屁!

其實忻、代二州還有正在訓練的新兵部隊,即新編成的左營軍、右營軍。這兩個番號十年前出現過,後來改編撤銷了,現在重新設立,但唬不了任何人,因為他們不是當年那支能遠征河北、見慣風浪的老部隊了。

左營、右營二軍共兩萬人,都是在邢洺磁三州招募的,連同家人安置在了忻代。晉王將其指揮權交給了李嗣源,但這種比土團鄉夫強得有限的部隊,實在難堪大用,李嗣源也不敢派他們上陣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