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txt下載八零電子書全文> 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 (2 / 3)

考進士的資格,一般有三大來源。其一是國學體系下的生徒,即國子監“中央六學”(東、西二都都有,但洛陽的已廢)、門下省“弘文館”、東宮“崇文館”的學生,多為權貴門閥子弟;其二是各州縣經學學生,但也不是人人能考,有名額,需要選拔。這兩類統稱為“官學”生徒。

還有第三類,即非官學學生。需要測驗學力,透過縣級考試,由縣尉舉薦,到州里參加第二次考試,合格者持“解狀”入京。

邵樹德治下各鎮,砸了不少錢辦州縣經學,學生爆滿,甚至是國朝規定數目的兩倍以上,他需要給這些學生一個出路。

三十個進士名額,外加明算、名經之類的雜科,太少了,不夠!

河西、隴右很多蕃人部落酋豪子弟,被他好說歹說弄入官學,學成後不能做官,納入體制管理,這怎麼行?

“今年錄五十個進士吧,以後每年慢慢加。”邵樹德盤算了一下,覺得還沒到自己治下官學學生的考學高峰期,於是定下了五十這個數字。

五十人,他當然要插手,十個名額留給給自己行卷的外地士子,十個給朔方、隴右、河西、渭北、華州、涇原、邠寧、金商八鎮官學學生,至於具體給誰,他不管,八鎮學生自己競爭,反正水平都不會太差。

再留五個給鳳翔、山南西道、山南東道、陝虢、龍劍、唐鄧隨六鎮官學學子——如果還沒荒廢的話。

其他名額,給朝堂大佬們自己玩。

他不想做得太過分,把朝廷這塊牌子弄砸了,那樣好處可就少太多了。

地盤越來越大,百姓越來越多,對政務人才的飢渴始終得不到滿足。讓自己治下的官學學生們多條出路,到長安見識見識,開闊下眼界,多些感悟,總比學成後就在本鄉本土幹到死要強。

邵樹德選拔人才有個偏好,那就是一定要有全域性視野。沒出過遠門,沒有在外遊學經歷,沒在不同風土人情、不同地域文化的各州生活過的,一般都受不到他的青睞,除非才能異常出眾。

他現在有幾個倚重的心腹。

盧懷忠,淮南人,南方經歷有,西北經歷也有,還駐守過河隴、興元,經驗豐富。

陳誠,淮南人,到長安考過學,在昭義鎮幕府當過中下級僚佐,見識豐富。

宋樂,河東人,年輕時遊學各地,後來到長安考學,不中,又投入丘維道門下,一起到豐州當監軍,隨後在徵李國昌父子的過程中與邵樹德結識。

李延齡,豐州人,早年到朔方、涇原等地防秋,後來跟著邵樹德入河東打仗,這些年轉官各地,為人圓滑,有情商。

任遇吉,少年時隨父流放豐州,本河北人,有河北、關北、河東、關中的征戰、做官經歷。

趙光逢,京兆府人,早年生活經歷比較單一,一直在關中。但這些年跟著他跑動跑西,見識自然不一般。

李唐賓,河南人,這位幾乎是南北方都轉戰了一個遍,閱歷不是一般地豐富。

這幾個都是他最信任文武官將,所謂核心圈子的主要成員。他們的眼光、見識,自然比大半輩子都在本鄉本土的人強多了。

邵樹德起家的五十人裡,其實還有不少是被流放到豐州的犯人後裔。全國各地的文化、思想在這裡碰撞,使得他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比較豐富,不會囿於單一的角度。

“靈武郡王既有意增錄進士員額,訊息傳出後,定為天下士子稱頌。”駱全灌拍了一個馬屁,笑道:“不知道多少考了十餘年不中計程車子要喜極而泣了,可盡收人心矣。”

邵樹德笑了笑,又問道:“授董昌越王之事定下了吧?”

“定下了。天使已經出發。”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