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十五章 天降 (3 / 3)

但這樣一來,撤退似乎更無從談起了。他們搶掠得來的丁口、財貨、牛羊還屯放在南邊的西大河谷、東大河谷一帶,這些戰利品的運輸速度是很慢的,與來去如風的回鶻騎兵完全不好比。

四月初三,猶豫不決的烏姆主終於下定了撤退的決心。

他越來越擔心歸義軍和龍家進攻甘州。

雖然刪丹與甘州城附近還留有不少人馬,種地的漢人、吐蕃人、羌人也可以臨時武裝起來,但終究不太穩妥。

歸義軍與龍家,發起狠來,可以出動兩三萬人馬,威脅是相當大的。既然已經撈到了好處,此番出兵也不算勞而無功,那麼分批撤退是比較現實的選擇。

至於撤退後六穀吐蕃怎麼辦,那當然是“說服”他們一起走了。

沒了驍勇善戰的回鶻騎兵的庇護,六穀吐蕃是必然要敗亡的,成為唐軍的戰功。與其那樣,還不如帶著財貨和牛羊,先到甘州避難,等到唐人大軍撤走後,再殺回來就是了。

唐人的節度使,難不成一直把大軍屯駐在涼州?烏姆主不信。

就像是甘州面臨著龍家和歸義軍的威脅一樣,靈武郡王邵樹德肯定也面臨著中原其他勢力的威脅,他不可能一直待在涼州,定然要走的,這就是機會。

“摩尼法師,現在撤退是不是太早了?”感受著涼州四月的晚風,心情煩悶的烏姆主問道。

“可汗,貧道想問一句,這場戰爭為何進行得如此艱難?”摩尼反問道。

“唐人派了大軍。”烏姆主說道。

“真的派了很多人嗎?有我們多嗎?”

“稍多一些吧。”

“誠如可汗所言,唐人派來的軍隊也只比我們稍多一些,而且步卒居多,那麼為何能把可汗逼退?”

“他們有涼州城可以依託,招撫嗢末部族,穩紮穩打。城內亦有存糧,可以堅持很久,急切間打不下來。”

“可汗已經洞悉了本質,貧道也沒什麼好補充的了。”摩尼說道:“此戰其實已經大有斬獲,可汗憂心歸義軍與龍家,那麼不妨退走。帶著六穀吐蕃一起走,先回去解決龍家及歸義軍,沒有後顧之憂後,再兵發涼州,將其奪佔。沒了涼州城,唐人很難在這一片站住腳。”

“若唐軍追來甘州呢?”

“可先遣使修好,暫表臣服。唐人好面子,只需表面臣服,其兵定然退走。”摩尼說道:“此番虜獲如此之多的丁口和牛羊,又有六穀蕃部退往甘州,可汗只需將其收服,甘州之戶口立破二十萬,可徵兵五萬。如此休養生息數年,待財貨錢糧充足之後,集兵攻打肅州,掃平龍家部落,再攻滅歸義軍,實力便可大漲。有此實力,再轉攻涼州,不難矣。”

沒有人是傻子。

如果是小說或影視劇,此時多半已經在渲染回鶻人多麼蔑視唐軍,戰場上又是多麼囂張,而唐軍如何忍辱負重,情緒壓抑,等待爆發反轉那一刻的痛快。

但現實中,回鶻人不會這麼做!他們不會失了智,他們有自己的戰爭哲學,有自己的作戰風格。其實,正如摩尼和尚所說,烏姆主所選的是一條比較穩妥的策略。

歷史上甘州回鶻也是先解決西面的麻煩,掃除後顧之憂後,實力大漲,進而與西夏爭奪涼州——10081009年,西夏五次進攻甘州,全敗。第六次時,甚至因為天象不利,李德明直接召回了軍隊,可見信心已嚴重不足,不得不與回鶻停戰十多年。

先易後難的道理,中原人懂,草原人亦懂。

在沒有辦法輕易擊敗唐人,奪取涼州城的情況下,摩尼和尚建議見好就收,先把已經到手的財貨、牛羊、丁口帶回去,慢慢消化,提升實力。

就戰略層面而言,沒有任何問題,也符合草原人搶一把就走,絕不逗留的稟性。

“那就照法師所言,遣使與唐人修好停戰。”烏姆主說道:“先探探他們的口風也好。”

&nbsp本章完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