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五章 巡 (4 / 5)

折芳靄好笑地看著夫君,雙手摟緊。

“夫人可要試一試此馬?”邵樹德問道。

折芳靄眼中閃出躍躍欲試的目光。

在邵樹德還沒反應過來時,直接一個輕盈的轉身,修長筆直的雙腿夾住馬腹,從邵樹德手裡搶過韁繩,駕馭了起來。

“夫君這馬政,是越辦越好了。”折芳靄彷彿找回了少女時的感覺,臉上表情充滿了回憶。

“其實在春秋時,中原戰馬有十四掌(140厘米)高的,但到了秦代,便只有十三掌(130)了,可能是被草原馬禍害了。”邵樹德說道.

秦始皇兵馬俑的馬肩高,就只有129厘米,矮得可憐。

“到漢代時,武帝從西域引進寶馬,培育新種,戰馬又高了半掌至一掌。大唐的戰馬,差不多也是這麼高了。”邵樹德繼續說道:“銀川牧場培育的這批戰馬有14掌高,怕也到極限了,或還能稍高一些,但也不會高太多。不過,便是14掌,依然是好馬,以後一定要看好,絕不能再被草原馬禍害了。”

其實,中原漢地應該是有過原生馬種的,比草原蒙古馬高大,春秋時期的中原馬肩高就在135140厘米之間,超過蒙古馬130出頭的肩高。

但不知道什麼原因,到了秦代時,戰馬肩高大幅度下降。可能和長期戰爭,馬政荒廢有關,也可能是引入了太多草原馬,混血太多導致。

漢代引入了烏孫寶馬和汗血天馬,改良血統,肩高恢復到了135左右,又一次超過了草原馬。唐代又引入了康居寶馬,繼續改良血統。

長期的戰爭,以及不加控制地隨意交配,都會讓馬種退化。清末到建國初期,不過短短數十年,我國的馬平均肩高居然能下降5厘米左右,可見不辦馬政是不行的。

“夫君,被草原馬禍害何意?”折芳靄過足了癮後,問道。

“夫人身高腿長,為夫也不矮,那咱們的孩兒便矮不到哪裡去。夫人可知其意?”邵樹德說道。

折芳靄轉頭看了一眼邵樹德,似有不信。

“夫人若不信,咱們就多生幾個孩兒,看看高不高。”邵樹德調笑道。

“好。”折芳靄輕如蚊蚋地應了聲。

……

離開濟源縣之後,規模龐大的隊伍繼續前行,於八月二十四日抵達了懷州河內縣。

懷州行營都指揮使高仁厚率文武將佐出城相迎。

“拜見夏王。”看著列隊出營的軍士,邵樹德豪情萬丈,騎著駿馬奔出,大笑道:“今日大酺,皆有酒肉。”

眾軍紛紛高呼。

邵樹德興致起來了,策馬前行,每至一處,揮舞馬鞭,總能迎來一陣熱烈的歡呼。

氣氛組給力!邵大帥很滿意,軍心還在他這一邊。

古來皇帝為何喜歡出巡?最主要的便是宣示威權,即“以示強,威服海內”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