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明年則要處理商稅諸般事務。”杜曉說道:“可能要在各道廣置分院。”
“分院”就是稅務監的分支機構。
前唐那會,在重要產茶地設衙門,催課完稅。每個道還有一名鹽鐵使總領這些機構。
它們承擔的作用,除了徵稅外,還有轉運之責——僅限商稅。
至於田稅,則是諸道轉運使負責徵收、運輸。
“各地分院,杜卿看著募人。看中哪個衙門的,儘快調。”邵樹德一邊校準弓,一邊說道:“內務府、三大商社之中,朕會撥一部分人給你,你看著用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杜曉心中有些驚訝。
內務府就算了,勉強算是官府,雖然它主要為皇室服務。
但三大商社怎麼說?撐死了算個官商,本質還是商,不是官。
如果三大商社的人大舉進入稅務監,這件事本身涉及的東西就很耐人尋味了。
自古以來都有商人做官,前唐、夏朝都有,但數量較少,品級也不高,一般都在八九品內打轉。
但三大商社的人進了稅務監,品級不可能太低的,這難道不是提高了商人的地位?難道不是開啟了商人出身官員的天花板?
“別小看這些商社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請他們來收稅,絕對事半功倍,因為他們太清楚做買賣的各種陰私小道了。商徒們想逃稅,糊弄進士或許能成功,但糊弄在渤海商社內廝混了十幾年的掌櫃,可沒那麼容易。這些人,本領不一,你安排時職級區分一下,各地都分派一些。”
渤海商社運營很多年了,整體上還是比較專業的。
去年監察御史去轉了一圈,查了帳之後,今年利潤暴增,接近20萬緡。與此同時,伊麗河谷和雲南,多了一些理財小能手——同時也是貪財小能手,看你怎麼用了。
從這些商社走出來的人,人品先不說,能力都在及格線上。邵樹德之所以要給他們機會,其實也是為了讓他們更有幹勁,在渤海商社內好好幹,將來還是有個人發展的。另外一點,大概就是他滿滿的“惡意”了,在前唐商人普遍只能做到八品官的情況下,給他們來一次突破,開啟晉升空間。
與這家老牌相比,安南商社異軍突起,盈利快速攀升,幾乎快與渤海商社齊平了。
從中可以看出,香料這種大宗消費品,與遼東“雞零狗碎”的貿易比起來,到底有著多麼巨大的利益空間。
西域商社去年盈利了。不多,區區萬餘緡,也沒有分紅,但讓人看到了希望。
這家商社的主要利潤來源還是種地,以後稅務監會有與他們打交道的時候。
“有什麼需要花錢的地方,今、明兩年儘可能花掉。”邵樹德又叮囑道:“你也知道,稅務監正式統管天下賦稅之後,花錢就沒那麼容易了。”
同光六年、七年,仍然執行量出為入的財賦政策,從八年開始,基本就是量入為出了——當然,只是相對而言,真沒錢了,其實還是會加稅,但終究和以前不一樣了。
******
料理完稅務監的一攤子事後,邵樹德心血來潮,待天黑之後,在侍衛的簇擁下,來到了明教坊某處,然後溜進了一處宅邸。
“扎西德,快叫阿爺。”蔡邦氏牽著一個小男孩的手,輕聲說道。
小男孩定定地看了邵樹德良久,最終怯生生地喊道:“阿爺。”
邵樹德高興地應了一聲,一把將兒子抱在懷裡。
小男孩也高興了起來,摸著他的鬍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