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條橫街之上,這個天下最有權勢的一群人,肅穆沉靜,默默等待。
能讓他們如此恭敬等待的人不多,唯建文神武無上皇帝一人而已。
******
禮樂奏響,宣政殿外,宮官們已經等候多時。
邵樹德與皇后分別之後,盛裝坐上了乘輿,在侍衛、宮人的引領下,來到了含元殿升御座。
從幾年前開始,皇后已不再接受群臣朝賀。正旦這一天,她單獨接受太子、太子妃以及內外命婦的朝賀。
抵達含元殿後,天光已經大亮,太子、太子妃二人聯袂入內。
“免禮,起身吧。”邵樹德虛抬雙手,看著太子,說道:“過了新年,朕又老了一歲。朕的志向,太子也知曉,並一直踐行。如此甚好,這個天下,咱們邵家父子接力,一定要讓它有個不一樣的光景。”
“二月之後,你代朕巡視南京,讓天下人見識下朕的繼承人。”
“好了,你們夫婦二人去拜見皇后吧。”
說完之後,邵樹德讓太子、太子妃前往宣政殿,朝拜皇后,自己則靜靜坐在龍椅上,等候群臣一撥撥入內朝賀。
不知不覺,回京已經兩年多了。
兩年間,他展開了一系列的內部改革。期間的過程,只能說稍有波瀾,整體全在他的掌控之中。
他能完成的,當然都會盡力完成。完不成的,會定下框架,讓繼承人沿著他的道路,繼續完成。
這就是他最後階段的使命。
隨著禮樂再次奏響,禮朝使率各部通贊官、通事舍人入內就位,接著便是一批批臣子入內朝賀。
賀詞都是各自事先準備好的,無非就是恭祝聖人龍體康健、皇夏欣欣向榮之類,有那誇張的,甚至還會提及本州本府內的祥瑞事件,以增祝詞之色。
邵樹德偶爾回幾句話,大部分時候只頷首示意,除非遇到他看重的臣子,比如——
“馮卿在靈州數年,諸般功績,朕都看在眼裡。過完正月,你就要去淮南赴任了,好好做,勿致朕失望。”輪到靈州刺史馮道那一批入覲時,邵樹德多說了幾句。
去歲弘文館大會,討論《致治》三篇,馮道算是第一批上疏的,堅決站在他這一邊,表忠心表得非常快。
邵樹德很高興,於是提拔馮道為淮南道轉運使,今年二月赴任。
當然,他並不僅僅因為誰表忠心就重用,事實上他更看重能力。
馮道擔任靈州刺史數年,在西征之中組織、轉輸後勤物資,立下了不少功勞。而在治政期間,他也對靈州八縣因地制宜,諸般手段齊下,讓地方經濟蒸蒸日上。
此人雖然是個儒生,但對新朝雅政有很深的理解,能力不弱。
最關鍵的,他又不是那種又臭又硬的儒生,相反身段很柔軟,上頭讓幹啥,他就幹啥,有點技術官僚那味了。
這樣一個人,即便是儒生,也可以重用。所以,在馮道熟悉關北的經濟生態之後,邵樹德再提拔他為淮南道轉運使,讓他到海貿發達地區轉一圈,熟悉下新朝雅政的另一個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