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txt下載全本精校版> 第八十二章 出使、買賣、辯經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八十二章 出使、買賣、辯經 (5 / 5)

邵樹德敏銳地發現了這個事實,趁著內務府的毛布工坊現在還有少量利潤——因為增量市場——給了他們兩條路,要麼別做了,要麼想辦法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。

後者估計不太可能,內務府最終多半還是選擇關門了事。

技術的進步,不能指望他們,最終還是得看廣大的民間。

內務府諸般產業存在的意義,簡單來說,無非“火種”二字。即他們創造出一個產業,讓這個產業的商品為世人所熟知,被人們日常利用,最終在全國遍地開花,再也不會消失。

這就是他們的使命。至於其他的,以那幫官僚的德性,不太樂觀。

“最近少府在搞油墨、蠟紙,有點苗頭了,你們投點錢。東西弄出來後,可以給你們用,去印書吧,趁著這股東風,你們可以賺一波快錢。至於往後,朕也不指望你們了。”邵樹德說道。

“臣遵旨。”儲仲業還沒聽說過這事,不過立刻應下了。

“也派些你們的人參與,出成果之後,朕好予以獎賞。”邵樹德又道。

如果蠟紙、油墨成功研發,奚氏父子當然會得官,主管此事的官員也會得到升遷。

正如和珅所說,救災要先救官。如果只獎賞一線技術工匠,而不獎賞官員,那麼以後多半不會有發明創造了,因為這與官員們毫無關係嘛,他們沒興趣批錢、批物,費那事幹啥?

只有讓官員們也得到甜頭,他們才有動力批專案,動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人力物力,支援工匠們的發明創造。

官方主導的發明創造,就是這麼蛋疼。

但想要民間搞發明創造,目前又沒那個資本和土壤,十分蛋疼,好像走進了死衚衕一樣。

誠然,他現在所處的時代,比後世明清時期開放多了,商人做官的不在少數,文人士大夫也非常推崇經商,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。

農學、數學之類的新學科,仍然不被傳統士人所青睞,他們的第一選擇仍然是經學。

邵樹德就奇怪了,那些已經成書數百年甚至一兩千年的典籍,內容都沒變過,已經不太適合如今的社會生產力了,居然還在考,這事就很離譜。

唐代有官員指出,《禮記》成書日久,已經不適合唐代的社會了,應該刪減、修改內容,然後作為新教材推廣,但這事最終沒有下文——書是成了,但考試教材仍然是西漢年間的那本。

到了後世明清時期,《禮記》已經成書快兩千年了,但內容仍然沒變,仍然在考。

這就有點魔幻了。兩千年前的《禮記》,真的適合兩千年後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嗎?西漢寫這本書,是為了西漢服務的,你兩千年後的朝代,湊什麼熱鬧?不該推陳出新,與時俱進,考其他內容嗎?

邵樹德有點想趁著這個武夫當國的有利時機,更新一下考試教材,把唐朝一度提出的《新禮記》這類未竟偉業繼續下去。

“印書工坊還是儘快組建吧,朕要印書。”想到此處,邵樹德說道:“這批書可以不賺錢,用其他產業的利潤補貼,可勁地印、使勁印。你一會就去少府,把《人口論》的雕版借走,印他個幾千上萬冊,讓更多的人讀到。”

“朕——”邵樹德站起身,說道:“要找大儒們來辯經,辯出幾本新書來。”

&nbsp本章完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