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txt下載全本精校版> 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 (1 / 4)

與太子審視了監國兩年的幾件主要大事後,邵樹德接過權柄,開始親政。

他沒有太多的動作。

如今海內昇平,四海安寧,一切鎮之以靜為主。

事實上從河東易幟之後,北方基本就太平了。攻滅南方諸鎮後,全國大部平靜,比起唐末那種無處不戰的境地要好太多了。

整個帝國從巨大消耗的狀態下解脫了出來,開始積累財富,產生盈餘。

即便有攻打長和、西域的戰爭爆發,但受到較大影響只有兩處:蜀中、河隴。

其他地方的物資、人員即便想馳援過去,成本也非常高昂,故沒有太多消耗,直到邵樹德在河南、河東征發大量夫子西行為止。

從整體層面而言,這個龐大國家的戰爭發動機已接近熄火,帝國主要的資源更多分配到了兩件事上:移民、基建。

一等國道是重中之重。

南北向的大動脈雲襄道(雲州—襄州)持續開工,但主要集中在北端,因為南線早已通到終點襄陽。

在數年之前,河東境內修建的主要有兩段,一是從太原府向南北兩個方向修,一個是從雲州向南——囿於財力,後李克用時代的河東亟需休整,故其他州縣並未開工建設,而是著重整頓內部事務,讓百姓喘一口氣。

截止同光元年末,太原府向北已修通到了忻州,一等國道進入代州境內。與此同時,雲州方向也向南修路,穿過朔州東境,抵達雁門關外。

太原府向南,則通到了潞州。

因為澤潞被禍害多年,人煙稀少,河陽方向徵發大批夫子,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及多年時間,開山鑿石,拓寬道路,硬生生通車到了澤州。

驛道就是這樣,以蜀中南部山區為例,漢初沒有路,漢末時已有崎嶇小徑,南北朝時已可穩定通行人、馬,隋唐時進一步開山修路,已可通行馬車。

在沒有大型工程機械的年代,很多道路就是這麼一步步來的——當然,如果有需求,封建王朝也可以在短短几年內給你整一條大路出來,就看願不願意付出這個代價了。

總而言之,雲襄道河東段目前僅剩澤潞、代州兩處未完工,其餘已全線暢通,路上車水馬龍,投入使用很多年了。

如果不出意外的話,同光二年河東境內也會全線通車,甚至雲州方向還會向北,修一條延長線,直通柔州集寧縣——陰山鎮軍一部的駐地。

南北大動脈,歷經十餘年修建,竟然就要這麼打通了。在四輪馬車的加持下,各地之間的運輸成本會急劇降低、速度大大加快,對商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。

東西向的兩京大驛道的修建過程,同樣體現出了東快、西慢的特點。

東段方向,數年前就已通至鄆州,到同光元年末,淄州、青州、萊州各自修建的路段已經接入通車,只剩登州最後一段了。

兩京大驛道的最東端,是登州東部的赤山浦碼頭,一個新興海港城鎮。隨著出海捕魚的人越來越多,這個城池愈發繁榮。原本很多鄉里是新羅人佔多數的,現在也被河南人、河北人淹沒了,地方大變樣。

西段方向,三年內已經從弘農修通到了潼關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