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其二,周虞候,你從汴州沙海、福源池、牧澤,德州無棣,北平望京五處皇莊,挑選槍棒得力之少年五百人,發給器械,押運糧草北上。至沉州後,糧草與供軍使衙門交割,隨後就地操演、整訓,等待命令。”
“遵命。”虞候司虞候周知裕應道。
虞候司現在有好幾個虞候,但還沒有都虞候。府監這般設定,擺明了是讓大家競爭,最後挑選出一個都虞候。
目前看來,他好像處於領先位置。
周知裕覺得這是正常的。汴州三處皇莊,少年們都快被他操練哭了,但各種軍事本領突飛勐進,服從性也非常好。
周知裕覺得,再給他五年時間,這幫少年的實力將堪比州兵——戰鬥力肯定是比不上禁軍的,因為他們終究要種地放牧,不是職業武人。
這次帶五百人隨軍,他也弄不清楚是為什麼。應該不是讓他們去打仗,莫非是去搬運財貨?有這種可能。
他不是個好奇心很重的人,也懶得去打聽了。府監既如此吩咐,執行就可以了。
“其三,李署令,織造署揀選工匠二十、學徒五十,一同隨軍。”野利經臣又道。
“遵命。”織造令李瓚應道。
李瓚是禁軍大將李忠之子,國子監畢業,蔭官出身,在太僕寺幹了兩年後,又到少府幹了一年,隨後出任內務府織造令,正七品上。
像李瓚這類勳貴子弟,內務府中還有幾人。整體水平尚可,畢竟從小經歷了完整的教育,同時精神面貌還沒到墮落的時候,還是可以勝任工作的。
李瓚其實知道點什麼。
帶工匠學徒過去,就是為了皮裘之事。只是,渤海國還沒被攻滅,就已經被判了死刑麼?萬一大軍久攻不下,無奈班師,豈不讓人掃興?
但他和祖父李延齡一樣,對戰陣之事不是很精通,聖人這麼有信心,那應該錯不了,做好準備即可。
“其四,營田署……”
會議開了一整天才結束。
散會之後,野利經臣讓人給他捶捶腰、揉揉肩膀。
年紀大了,身體吃不消。
沒藏慶香那個老東西,死了好幾年了。以前總覺得他很礙眼,這幾年倒是愈發想念。
徵渤海國,內務府居然也要大動干戈,精兵強將抽調一空,連他自己也要隨駕。聖人到底想做什麼?
是,即便是他,也不是很清楚聖人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。
前天入宮面聖,順便和女兒凌吉見了見面。據女兒所說,聖人有一次在她那裡過夜,提到過要在“渤海商社”安置武夫之事,但沒多說,她也不知此為何意。
渤海商社?這又是哪裡冒出來的?野利經臣琢磨了整整兩天,不得其解。
武夫願意去商社幹?可能嗎?哪個商社養得起?
想不通也就不多想了,謎底最終會揭曉,靜觀其變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