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六章 答卷 (2 / 3)

「行密臨死前幾年,一直在征討不從,宣州田覠、潤

州安仁義先後被殺,諸州精兵悉集於廣陵,整編為衙軍、鎮軍各部。」邵樹德在殿室內走來走去,看著恭恭敬敬坐在下面的幾個兒子,說道:「真論起來,淮南其實和國朝有點像。廣陵諸軍就是楊渥的禁軍,徐溫、張顥所掌握的左右牙軍相當於宮廷侍衛和銀鞍直。話只說到此處,下面做題吧。

王彥範將一份份卷子發了下去。

邵樹德靜靜看著。題目是他親自出的,帶了一點「假設」。

第一種假設某朝定都洛陽,有禁軍十五萬,控制著整個舊河南道及關西一部分,北方人口近兩千萬,經濟尚可,武夫生活條件也不錯,地方藩鎮非常跋扈—邵樹德特地在這裡加了一個皇子們學過的概念,跋扈指數100%。

周邊還有魏博、成德、幽州、河東、河中、鳳翔、靈夏等藩鎮,南方、蜀中亦有藩鎮。這些藩鎮有的歸順朝廷,有的保持中立,有的則與朝廷作對。

大體上就是後梁時所面臨的情況。

第二種假設,經歷了數十年的戰亂,北方人口只剩下一千萬,經濟崩潰,武夫換了一茬又一茬,窮得快吃不上飯了,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,人心思定—跋扈指數50%。絕大部分藩鎮已經被削平,精兵多編入中央禁軍,藩鎮財貨也解入中央,所謂的節度使也就只是掛個名了,這時候禁軍是絕對武力,藩鎮沒有造反的實力。

大體上就是後周時的局勢。

皇子們接到試卷後,便開始了答題。邵樹德喝著茶,狀似神遊天外。

今天這場考試,其實主要是為秦王準備的。題目並不好答,也非常考驗水平。

半個時辰後,茶都上到第二壺了,二郎第一個答完,把試卷交了上來。

邵樹德立刻坐好,拿過來仔細審閱。半晌後,他抬起頭,問道:「二郎,你為何覺得只有三成機會?」

「兒覺得恐壽數不夠了。」邵承節說道:「若二三十歲繼位,無有功勳,禁軍將士們恐不服,那是等死之局,說不得便有徐溫、張顥之事發生。若四五十歲繼位,或有機會,但若稍稍拖延一些,壽數又不夠了。」

邵承節對軍隊裡的事門清,知道要獲得軍心有多難。你從頭白手起家建立部隊還好,但若是繼承的,就要付出幾倍的努力,效果還不一定好。

二三十歲繼承,不是說一定會有人造反,但禁軍多半不能如臂指使,就像羅紹威、王鎔那樣,守家可以,出征千難萬難。而且一旦軍權交到外人手上,還有被造反的可能,簡直是死局。

四五十歲的話,這就太難了。

父親稱帝后,又花了好些年時間才一統北地,且河東還是和平易幟。如果河東死纏爛打,這會很可能還沒拿下。

五十多歲的人,已經沒那麼多雄心壯志了。他的心態會變得保守,更擔心自己死後兒

子能不能順利接位,這時候會清洗大將。而只要一開始清洗,就會導致軍隊士氣降低,戰鬥力下降,簡直是惡性迴圈,一樣是死局。像父親這般,五十多歲還不擔心身後事的,確實不多。

「那你覺得破局的可能在哪裡?這裡語焉不詳的,展開來說說。」邵樹德問道。

「多生孩子,看看運氣好不好,能不能出一個有本事的。」邵承節說道:「在此之前,多多聯姻,穩住那些藩鎮,然後找機會慢慢討平。

邵樹德笑了笑,道:「你這話是對的,但不全對。不過阿爺還是很高興,因為你知道邊界在哪裡,沒有一味憑藉蠻力硬來。人力有時窮,人要認清自己的能力,認清國家的極限在哪裡。」

「不到軍中歷練,是不懂這些東西的。」邵承節說道:「昔年與龐師古潁水大戰,兒便在汝州供給軍需。一場戰鬥要消耗數十萬支箭,要死幾千人,

整日窩在宮中,十指不沾陽春水,就容易沒輕沒重,懂個屁。」

「哈哈!」對兒子脫口而出的髒話,邵樹德不以為意,反而笑道:「這是阿爺今日最滿意之處。人要有邊界感你心中有這個概念,很好。不過,你答卷中提到,可出奇兵,孤注一擲,這還是有僥倖心理。」

「按部就班不行的,壽數不夠用。」邵承節辯解道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