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註定要捨棄一樁能力,那隻能捨棄治國理政了,必然選擇武藝軍略,這是時代特點決定的,沒有辦法。
冊封完太子之後,就得仔細挑選留守大臣了。
此番西征他不會再帶陳誠、宋樂二人了。他倆年事已高,還是留在洛陽享清福吧。
政事堂、尚書六部的人事也會進行一番變動,且已經在進行中。
就在七月十二日那天,刑部尚書裝贄、工部侍郎楊涉、禮部尚書裴禹昌年老致仕。
裝贄此人,歷史上也是被朱全忠所殺。當時都快七十了,還被貶為青州司戶,賜死。
裴樞、裴贄,都出身聞喜裴氏,壽命都夠長的。
禮部侍郎封冠卿出任尚書,翰林學士、關西同州人楊注出任禮部侍郎。
早年由蕭選推薦而來的第一批前唐進士、戶部侍郎王彥昌出任刑部尚書。
秦王府長史蕭頃出任工部侍郎。
因裴贄致仕、裴樞病逝,政事堂空出了兩個位置,由禮部尚書封冠卿、兵部尚書王溥遞補。
如此,政事堂七位宰相分別是宋樂、陳誠、趙光逢、蕭蓮、盧嗣業、封冠卿、王溥,整體年齡略微降低了些,但仍然不小。
又以御史中丞李琪出任河西道轉運使。
前李克用幕府行軍司馬盧汝弼出任工部尚書。
侍御史李德休出任刑部侍郎。
李琪、李珽皆為沙州敦煌人。
盧汝弼是前唐進士,幽州人。
李德休則是河北趙州人。
一番操作,逐步去除了立國初年因為統戰需要錄用的前唐***的影響,替之以自己人。
同時讓太子一
系的官員首次進入六部,最後還統戰了河東、河北。
政治,就是這般縫縫補補,兼分蛋糕,其實很枯燥無味,但又不得不重視。
「有了太子,國家就穩了。」杜氏說道:「妾做夢都沒想到,艱難以後的亂局,竟然就這麼一步步收拾了。」
「還不都是朕的功勞?」在大臣面前,邵樹德經常自謙,十分穩重,但在美人面前,他從不謙虛,表現的慾望十分之強。
杜氏輕笑,蕭氏、韋氏亦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