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姊、從妹、堂姊、堂妹。
對了,這個是指大家同一個祖父的堂兄弟。
如果不是,有以下兩種情況:(1)同曾祖,從祖兄、再從兄……(2)同高祖,族兄,三從兄。
如果連高祖都不是同一人,那關係也太遠了,具體怎麼稱呼,看各人交情了。
不親近的,稱你族兄、族弟,親近的,叫你XX郎(排行)。
(五)表兄弟姐妹
表兄、外兄、姨兄、表弟、外弟、姨弟。
內姊、內妹、表妹、姨妹、外姊、外妹。
注:這個內妹、外妹我還沒弄清楚,可能是姑表和姨表的區別,但沒證據。
下面是重頭戲,父母和孩子間的稱呼,尼瑪太多了。
(一)父母對子女的稱呼
不區分外人還是互相間稱呼,大家各自理解語境。
先來肉麻點的:愛子、嬌兒、愛女。
正常稱呼:X郎。
謙稱:犬子。
尊稱:令郎、賢郎、賢小娘子。
然後各種情境身份下,親生的:嫡男、別子(庶子)、丁男、少子、幼子、稚男、稚兒、息子。
非親生的(為什麼要單獨羅列非親生呢,因為唐代並不忌諱給別人養孩子,不能說普遍,但也絕不少見):繼子、假子、養男、養兒、前子(前妻的兒子,和繼子一樣)、養女、義女、表生女等。
接下來再放一波稱呼,大家穩住:孝子、孝女、賢子、佳兒;敗子、暴子、痴兒、逆兒、逆子、夜叉。
下面正經點,按排行來——
大兒子、大女兒:孟男、元子、長子、長男、長兒;長女。
二兒子、二女兒:仲男、仲子;仲女、亞女。
三兒子、三女兒:懂的……孟、仲、季、叔排下去……
小兒子、小女兒:少子、小男、少女、幼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