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txt下載全本精校版> 第九十一章 年號、儀典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九十一章 年號、儀典 (3 / 3)

“日子選在哪天?”邵樹德問道。

“下月初一乃吉日,群臣先行拜禮,接著南郊祭告上帝,然後告慰宗廟,最後昭告天下,讓官民皆知新皇登基矣。”陳宜燊答道。

“宗廟改建好了麼?”邵樹德問道。

“已將李唐宗廟遷出。”陳宜燊回道。

“前隋皇室後人可已找到?”

“監察御史楊仁矩為隋朝宗室。絳縣丞宇文調為後周宗室。”

“冊封楊仁矩為酅國公、宇文調為介國公。”邵樹德說道。

“遵命。”陳宜燊立刻領命。

這個冊封緣於“二王三恪”之禮。

這個禮制的核心是,新朝建立後,給前朝宗室後裔封爵,展示大度。

封兩個朝代,就是二王,封三個,就是二王三恪。

國朝建立後,封隋恭帝楊侑為酅(x)國公,封后周後裔為介國公,此即為二王后。

歷史上後梁建立後,封后周宇文氏後裔為介國公,封隋朝宗室楊仁矩為酅國公,封唐朝

宗室李嵸為萊國公。

邵樹德開立新朝,封禪君李曄為樂安郡王,又封隋、周兩朝宗室為國公,正合二王三恪之禮。

“楊仁矩、宇文調寸功未立,驟封國公,唉!”邵樹德還是很鬱悶。

新朝爵位,親王最高,然後便是郡王、國公、郡公、縣公、縣侯之類。就目前而言,折宗本是郡王,李唐賓馬上要就封魯國公,這是兩個爵位最高的。

楊仁矩、宇文調功勞低微,但就憑著前朝宗室的身份得封國公,雖說是歷朝歷代慣例,但肯定會讓很多人心裡不爽,對他們而言不一定是好事。

好在天下尚未平定。諸將依然可以再立新功,爵位還可以繼續往上升。

就像高仁厚,如果輔佐世子打下蜀中,豈是一個郡公打得住的?國公是保底,郡王也不是沒有可能。

李唐賓如果再被放出去,攻滅兩個河北藩鎮,魯國公的爵位也是擋不住的。

“殿下,二王三恪之禮乃古制,歷朝歷代都遵守,還是不要……”陳宜燊勸諫道。

“我知,我知矣。”邵樹德擺了擺手,又道:“李唐宗廟便設在棣州吧,一應用度皆由戶部調撥。”

《周禮》:天子立七廟,諸侯立五廟,大夫立三廟,士立一廟,庶人無廟。

李曄就封樂安郡王后,就要把宗廟遷走了,另覓他址祭祀,且不能再保留七廟的規格,只能是五廟或三廟。

邵樹德許李唐宗室立五廟祭祀,有司供給費用,也是歷朝慣例了。

一般而言,只要不是深仇大恨,非要置前朝於死地,新朝都會表示大度,收攬人心。

甚至於,有的朝代心中有愧,大度得過了頭。比如北宋就許後周的太廟繼續按照天子規格祭祀,至於人家敢不敢,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李氏遷廟之後,洛陽太廟就變成了邵氏的家廟,這又是新朝一步步建立產生的印記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