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九章 上洛 (2 / 3)

劫掠契丹,不過得了六十萬頭雜畜,簡直就是杯水車薪。綜合來看,靠搶無濟於事,自己繁殖的才是大頭,但這無疑需要時間。

“昔年折宗本治唐鎮,州縣殘破,百姓被榨成人幹。這才交出去多久?邵樹德就大手筆遷移百姓屯墾,還給牛給羊。這是憐憫百姓呢,還是不想讓他外舅佔便宜啊?”驛道之上,十餘騎緩緩而行,領頭一人冠帶皮裘,瀟灑不已,嘴裡還不忘著揶揄邵、折這對翁婿。

“留後,慎言哪。”一位身穿長袍的老者勸道。

“怕什麼?都是自己人。發發牢騷都不行麼?”“留後”不滿道。

“留後”名叫趙匡明,忠義軍節度使趙匡凝之弟。攻下江陵府後,趙匡凝表其為荊南節度留後。

趙匡明是有一定軍事才能的,擊敗許存、西門道昭就是明證。或許有人會說,襄、荊二鎮打了很多年了,荊州已是油盡燈枯,被他撿了便宜罷了。但勝利就是勝利,無可辯駁,無可置疑。

不過,襄陽的實力還是太弱小了,吞下荊州後,能戰之兵不過兩萬。邵樹德相召,都不敢不去,這讓趙匡明有些惆悵。

“留後,夏王深耕唐鄧隨三州,可見其志……”幕僚將這個危險的話題引開,分析道。

趙匡明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,駐下馬來,仔細看著周邊的曠野。

很多撂荒的土地又被重新拾起,田裡出現了農作物,一戶戶人家也錯落有致地排在小河邊。有農人在割草,有婦人在織布,有小孩在放牧,充滿著生活的氣息。

就是這生活方式讓他有些不喜。

其實他已經不陌生了。襄州的谷城、鄧城、南漳、義清四縣,就是邵樹德摻過來的沙子,一堆關中民人、河隴羌種,且牧且耕。即便因為那邊水網密佈,環境潮溼,很多羊得了腐蹄病,他們依然不改初衷。

對邵樹德何其愚忠,這些人又何等愚昧!

曾經的谷城令敬道,本為襄鎮官員,被折宗本所俘後,死心塌地投靠,成其黨羽。整個谷城縣上下,七千多戶、近四萬口,何等富庶,結果不納貢賦,不獻兵員,形同國中之國、鎮中之鎮。

偏偏這種人還動不了。折宗本就是他的靠山,往更深處想,邵樹德或許才是真靠山。不想撕破臉的話,還真就只有捏著鼻子認了。

敬道此賊,在折從古轉任黃州刺史之後,竟然至穰縣上任,當了鄧州刺史。但新來的谷城令任振更不好惹,他是邵樹德的元從老人、天平軍節度使任遇吉之子,同樣動不得。

許是見襄陽這邊步步退讓,邵樹德已經絲毫不加掩飾,在谷城、鄧城之外,又往南漳、義清二縣移民,並派駐官員,操練鄉勇。

馬善被人騎,人善被人欺,實是過分!

“家兄本以為邵樹德要都長安,盤踞於關西老巢,如今看來,卻是失算了。”趙匡明嘆道:“既都於洛陽,想必不會放過河內、南陽、襄陽,唉。”

幕僚也無語。

不過他更看得開一些,只聽他說道:“留後,洛陽有傳聞,正月過後,滿朝文武都要被遷來。天子居於紫薇城勤政殿,百官於皇城辦公。此事一畢,夏王就要行那禪讓故事了。都於洛陽,板上釘釘,此無疑也。南陽、襄陽為洛陽南邊屏障,斷然不會放過的。襄州七縣,已有四縣為其所控,咱們再拿著也沒甚意思了。不如退讓一步,拿襄、郢、復三州賣個好價錢,趙氏便安心主政江陵,不失為一樁美事。”

“只是……”趙匡明猶豫了一下,道:“這樣一來,我去哪呢?”

意思很明瞭,兄長趙匡凝肯定要當荊南節度使的,那麼自己呢?

“總有地方的。”幕僚說道:“滅了雷滿和西門道昭,還愁沒地盤嗎?”

趙匡明臉色不是很好,但又無可奈何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