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個隰州戰局由帳前軍軍使石紹雍負責。
他不指望這裡能擋住夏軍多久,他只想持續消耗他們的銳氣,待其師老兵疲,就只能轉入防守,屆時選擇就多了。
因此,他給石紹雍的命令是能守則守,不能守則撤,但需盡力而為。
康君立走後,石紹雍也有些慌張,他命令帳前軍士卒隨時做好撤退的準備,然後親身前往橫城鎮,帶去了搜刮到的少數豬羊,慰勞軍士。
此時的橫城鎮外,箭矢橫飛,刀光劍影,戰事正烈。
來自河中各縣的鄉勇硬著頭皮,輪番上衝。
他們是悲哀的,明明心中對夏人很不滿,卻不得不為他們效力,消耗守軍的箭矢和精力。
當然守城的慈隰鄉勇也很悲哀,他們同樣對晉人不滿,卻也不得不為他們守城廝殺。
炮灰在此碰撞,死傷無數。
盧懷忠攻城的節奏要比別人良心一些。基本是鄉勇攻一波,效節軍、赤水軍、武威軍繼之,輪換攻打。
二十三日一整天攻下來,鎮城的土牆就多處破損。
石紹雍大驚,加上有軍士來報,隰州西南出現夏軍身影,他匆匆離開了橫城鎮,趁著夜色返回了隰州。
突陣軍千餘騎與馬鬥關方向殺來的夏軍碰面,一陣廝殺之後,武威軍的一個騎軍指揮敗退。
但石紹雍聽聞之後,卻沒有絲毫的高興。
馬鬥關渡口向東至大寧,東北可至隰州,鬼知道那邊有沒有夏軍繼續增援過來。
他不敢怠慢,令人至隰州西南的常安塬下寨,多布旌旗,以為疑兵,讓夏人短時間內摸不清頭腦。
同時將城內物資趁夜運走,免得撤退時拖累速度。
二十四日的橫城鎮又是一天激戰,通往隰州的大道之上,已經有三三兩兩的晉兵北逃——多為慈隰鄉勇。
“軍使,該撤了。”幕僚們神色焦急,不住地勸道。
“突陣軍何在?”石紹雍問道。
“有夏賊繞道山間小路,突陣軍去堵截了。”幕僚回道。
“媽的,四處漏風的防線。”石紹雍罵了一句。
罵完後,眉頭又皺了起來。
他不是不勇猛,不是不敢打,但匡霸、飛騰、銀胡簶、萬勝等軍完蛋之後,大軍士氣受挫,康都頭都不想打了,留下他們斷後,消磨夏軍銳氣,寄希望反敗為勝。在這樣一種情況下,他也很為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