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月前,襄陽方面曾經抽調數千衙軍,外加襄、隨、郢、鄧、唐五州州兵萬人,圍攻折宗本。不過趙德諲突然去世,不得不退兵。
折宗本趁機東出,幾次小規模作戰,襄州地方兵將都不是對手,這讓趙匡凝對摺家軍的戰鬥力高看了不少。
或許,得集結精銳主力,一戰定乾坤了。
“兄長,長痛不如短痛,趁全忠無暇南下,行密無力西進之時,先抽調唐、鄧精兵,以雷霆萬鈞之勢擊破折宗本,再罷兵回本州,完全來得及。”趙匡明建議道。
從襄陽北渡漢水二十里,便是鄧城縣。
本名安養縣,天寶年間更名臨漢縣,貞元二十一年更名鄧城,即古樊城。
鄧城北二十里是故鄧城,再一百四十里就是鄧州。
鄧為天下扃(jiōng)闥、兩都南蔽,控二都之浩穰,道百越之繁會。
對河南勢力來說,鄧州其實是非常致命的威脅,一旦為敵所據,甚是麻煩。
抽調唐、鄧精兵南下,當然可以,但不能在南邊耗費太長時間,不然恐生變故。
利速決,不利久戰,基本就是這個情況。
趙匡凝當然明白這一點,他其實心中早有這個想法了,此時弟弟一說,基本已下定了決心。
“那便抽唐、隨、鄧兵南下、西進,鄧州只抽三千,防著點武關方向。再搜刮一些州兵,集兵三萬,爭取一勞永逸解決這個麻煩,還可趁勢將馮行襲侵佔多年的均州拿回來。”趙匡凝說道:“速戰速決,不能久拖,打完後各部立刻歸建。”
……
中原戰場的形勢每天都由快馬送到靈州。
邵大帥這幾天帶著封氏姐妹北上豐州了。
小封所生次女邵沐病逝,大帥便帶著姐妹倆外出散心,順便視察下豐州水利建設情況——主要是水車。
幕府日常事務,現在暫由陳誠代管。至於大事,他還管不了,也不敢管,還得快馬送到豐州,由大帥親自定奪。
陳誠的府邸在懷遠北城,此時天色尚未完全入夜,陳府內外便燈火通明。
鮮衣奴僕在外大聲呼喝,指揮各人車駕靠邊停著,別擋了大道。
府內絲竹之聲嫋嫋,顯然主人正在欣賞歌舞,或者正在宴客。
作為大帥跟前的紅人,陳副使家中從來就沒斷過客人,各種攀附之輩削尖了腦袋想求見一面,往往還不可得。
與之相比,另外一位極得信重的文職僚佐宋樂就要簡樸多了。
一般不宴客,也不結交各色人等,生活簡樸。聽聞在勝州經常下田間地頭,勸農務牧,風評極好。
前來陳府的多是文職官員,武將極少。
事實上鎮核心心武官多是大帥的元從老人,他們也沒必要巴結陳誠。至於外來投奔的武人,呃,不多。
原因也很簡單,邵大帥對武人過苛,只給富貴,不給權力。若天下都這樣也就罷了,可偏偏有李克用之類的做對比,這就是過苛了,對武夫沒太多吸引力。
別說什麼天下大勢,武人不想聽這個,也懶得看。大不了我以一隅對抗整個天下,又能咋地?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全家自焚而已,能有多大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