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txt下載全本精校版> 第三十四章 重編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三十四章 重編 (2 / 2)

“平時去煙臺的次數多嗎?我看你好像是個車把式。”徐向東又問道。

“很多!”提到煙臺這個地名,車把式的表情多多少少有些複雜,只聽他頓了頓後回答道:“主要是去那裡送各類吃食的。小麥、黑麥、高粱、豌豆、大豆是最多的,有時候也送一些果子什麼的,反正都是那裡的批發商人在買。託老爺們的福,煙臺到福山的公路修得蠻好的,來回也用不了多長時間,如果手腳麻利點的話,有時候一天能走兩個來回呢,前提是要照料好牲畜。”

“知道在修鐵路嗎?”徐向東接過了一片軟糕,一邊吃一邊問道。

他知道這個問題對這個年輕的車把式有些難了,因為他不知道鐵路的修建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麼,甚至他可能連鐵路是什麼都不知道。

果然,在他的詢問下,車把式茫然地搖了搖頭。他沒見過鐵路,甚至連聽都沒聽過,有這種反應也不足為奇。同時這也從側面反應出,即便是在人員、物資、金錢流通已經較為快速的登萊地區(相對清國、明國統治區而言),社會整體上仍然是較為封閉的,資訊的傳播仍然很慢,這似乎對於膠煙線的盈利預期不是什麼好事——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,膠煙線鐵路的修建能夠突破地方上各縣鄉的樊籠,極大促進地區間的交流,使得登萊的社會形態進一步發生變化,某種東岸人想要看到的變化。

院子角落裡的廚房上空飄起了裊裊炊煙,徐向東隱隱聞到了一股燉肉的香味,這令他有些驚喜,同時也有些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手下人安排所以女主人才給他們燒肉,因此便出言問道:“平時經常吃肉或者魚嗎?”

“不是很常吃,有點貴。本地宰殺的牲畜有點少,也不定期,能買到不容易。想要吃點醃肉的話,因為鹽和香料要從煙臺運來,太貴了,所以吃得也少。”車把式輕輕嗅了嗅已經瀰漫大半個院子的肉香味,回答道:“這會俺婆娘燉的肉就是醃肉,從南邊桃村那邊運來的,一路跋山涉水的,老貴了。嗯,聽說桃村的肉比較便宜,那裡牲畜多。”

徐向東聽後點了點頭,明白了百姓對吃肉還是很有興趣的,只不過因為運輸距離遠或者供給少而導致價格偏貴,消費衝動受到了抑制罷了。其實,剛才車把式話裡有一處不夠準確,那就是他買的醃肉確實是從桃村運來的,但桃村本身其實也不怎麼產肉,他們同樣是二道販子,真正的肉產地在桃村西南六七十公里外的萊陽縣。

萊陽縣土壤肥沃、耕地眾多,也不缺水,因此發展農業的條件非常良好。根據萊陽縣地方上報上來的資料,當地平均一個成年男子農民一年可支配五百公斤的麥子、五十公斤的醃豬油、豬牛羊肉及一些奶製品,糧食和肉類(這其實也是靠糧食轉化)的富餘量相當大,每年都要大量出口至煙臺、福山、寧海州一帶,走的便是規劃中的膠煙線鐵路的這條通道——具體是萊陽—桃村—福山—煙臺,故車把式才會誤會醃肉都是桃村生產的。

“這樣看來,這條鐵路還是很有搞頭的嘛。”在結束與車把式交談後,徐向東轉頭與姜雲帆等人聊了起來,只聽他說道:“前些時日與劉建國劉隊長聊天,他給我看了一個資料,一個設定在萊陽縣的勞改農場,具體名字我忘了,幾百個抓獲的歐洲水手、不法商人、僱傭兵,種植包括小麥、燕麥、黑麥、蕎麥、豌豆、大豆在內的多種農作物,結果收穫了300噸小麥、12噸黃米、50噸燕麥、18.5噸蕎麥、26噸黑麥、6.5噸豌豆和20噸大豆,此外人均還飼養了兩頭大牲畜。這簡直就是奇蹟,雖然他們是勞改犯人,而且被使喚得很厲害,但這個產量,已經足以說明那裡確實是一片很適合農業生產的區域了,農產品非常富餘,完全可以分別供應煙臺、膠州這兩座純消費型城市。”

“是的,萊陽一直是煙臺、福山、寧海州等地最重要的糧食供給地,地位非常重要。膠煙線鐵路一旦修建完畢,這其間的物流成本必將下降到一個驚人的水平,這實際上是增加了商品的流通,促進了市場的消費,繁榮了地方經濟。萊陽、福山、煙臺等地的百姓得到了實惠,政府的稅收也充實了,貴公司的鐵路運輸也有了利潤,這說起來其實是三贏的事情。”姜雲帆附和著說道:“因此,我一直堅持認為,膠煙線鐵路的修建,利遠大於弊!”

突如其來的一場豪雨,讓天氣一下子變得涼爽了起來。規劃中的膠煙鐵路沿線,徐向東一行人仍在繼續南行,並且已經到了大名鼎鼎的桃村,一個未來的鐵路樞紐節點。

桃村如今當然不僅僅是一個“村”了,擁有差不多一萬六千人口的桃村現在是正兒八經的鎮,進駐了包括登萊新軍第四師在內的一系列軍政機構,鐵路勘探、規劃、修建人員更是與日俱增,使得這裡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
另外,桃村的商業這些年也發展得比較迅速。正如徐向東等人之前在福山縣看到的,南來北往的商品一般都要在桃村一帶進行集散,然後分發到各處,因此這裡的商業想不繁榮都不行!當然了,地方的商業景氣程度他徐向東固然關注,因為這意味著日後鐵路的收益,不過與這些日後的事情相比,眼前徐副總裁更關心的顯然是鐵路的修建。

“堯帝曾經詢問他的朝臣誰可以成為他的繼承者,他們建議讓他的長子繼位,但堯帝認為他兒子的性格會阻止他成為一個明君,因此將此殊榮授予他的一位忠實的大臣。但這位大臣推辭了,並且舉薦了一位鄉下的年輕人,他認為這名年輕人的忠誠和審慎適合擔此重任,因為他能熱愛他很壞的父親、後母及喜歡爭吵的弟弟,同樣他也有足夠的意志力為整個國家領航……”一處鐵路建設工地旁,正是午餐時分,工人們席地而坐,一邊吃飯一邊聽上頭安排的宣教官員講課,很顯然這會講的是歷史課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這些人是登萊新軍第四師第十步兵團的一個營,因為不滿編目前只有兩百多人的樣子,不過老兵的比例非常高,不似同時編組的第十一團、十二團,有過戰爭經驗的所謂老兵(其實有的人也就上過一兩次陣,連上點規模的會戰都沒參加過)比例還不到10%,其他幾乎全是新兵蛋子,慘不忍睹——這樣一種情況,當初廖逍遙就很是感嘆,感嘆優質兵源越來越少,以至於後期新組建的登萊新軍第三師、第四師和浙江新軍第五師都籌集不到足夠的老兵、士官和軍官,令部隊遲遲無法組建完畢。

樂文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