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王,欲得巧兒,還得至長安想法子。”劉景宣在一旁輕聲說道:“少府掌百工技巧之政,有織染署者,工匠眾多。”
少府下轄多個部門,如掌冶署、織染署、諸錢監等,“供天子器御、后妃服飾及郊廟圭玉、百官儀物”。
簡單來說,就是製作各種器物,供朝廷使用。
同時還是一個培訓、考核機構,如:“細鏤之工,教以四年;車路樂器之工三年;平漫刀槊之工二年……”
教完要考試,給工匠定“職稱”。
這個機構的傳承一直沒斷,這些年在地方入京值役的工匠幫助下,甚至愈發興旺了,“教作者傳家技”,一波又一波地培養巧兒。
劉景宣這個建議,確實不錯。
“劉苑監此策甚好。”邵樹德讚許地看了他一眼,道:“我這便給韓宮監去信。”
劉景宣臉笑得像朵花一樣,得夏王誇獎,前途無量啊。
宋樂也隨口誇獎了兩句,劉景宣笑得更歡了,這位或許就是未來的宰相爺,可不得了。
“先生,光有機器,無羊毛亦是不行。河陽之事,還得多費心了。”邵樹德行了一禮,說道。
“就是勞碌命。”宋樂嘆道:“也罷,看在百姓的份上,拼了這條老命又如何。”
邵樹德自然連聲稱謝。
搞羊毛紡織,是緊密結合目前河陽的農業生產現狀的。如此大規模的毛紡織產業,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前有未有的,這或許會深刻改變整個北方的面貌。
宋代推廣普及棉花,這是以犧牲糧食產量為代價的。但三茬輪作制下,穀物產量只些許下降,肉、奶產量大增,羊毛是憑空多出來的,其實並未佔用田地,這可比發展棉紡織強多了。
邵樹德有信心,他治下的百姓,生活水平會超過任何一個封建王朝,即便明清這種技術相對成熟的朝代也比不上。
宋樂當天下午就匆匆忙忙地走了,連來這裡的本意都忘了。
邵樹德又到機房內仔細琢磨了一下梳毛機,但他實在沒有發明改進的天賦,一籌莫展。
晚飯是和盧氏、江氏一起吃的,主食是羊乳粥,加了藥材,其實就是白居易詩裡的“乳和地黃粥”——嗯,據說有“滋陰養胃、補腎益精”之功效。
江氏下午吐了,經詢問,最近有好幾次了,可能是孕吐。
邵樹德大喜,這小姑娘是五月初作為戰利品入手的,算算時間,應該是六月份懷上的。
聽聞江從頊帶著數百人逃奔廣陵,投靠了楊行密。唉,你逃個什麼勁,若你妹妹為我誕下了子嗣,還能殺了你不成?
當即把劉景宣找來,江氏不用幹活了,好好休養,盧氏也不用幹了,負責照顧江氏。
三十八歲了,才六個兒子,又不願收義子,終究還是太少了。
晚上在書房內看軍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