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未刪減txt下載> 第十章 考功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十章 考功 (3 / 4)

趙光逢拱了拱手。

聰明人說話,點到即止。說這麼多,已經夠了。

“放官的農科學子,著考功司員外郎慎重評判。”趙光逢對前來接名單中書省令史說道。

“遵命。”令史稍稍等了一會,見蕭蘧沒有說什麼,便離開了。

考功司是吏部的一個下屬機構。

每年年中,諸州別駕或長史先召集轄區內官員,當眾宣讀每個人前一年的功過,議其優劣,評定等級。

當眾宣讀之時,如果有異議,可當場提出,然後“眾議”。

考評共分九等,評定結束後,刺史稽核無誤,由朝集使帶至京城,遞交給門下省。

以上是外官。

在京朝官的功過評定同理,由各衙署主官負責,提交門下省。

門下省再轉發吏部考功司。

考功司郎中最終確定在京朝官的功過等級,員外郎負責諸道州外官功過的評判。

天子指定“京官位望高者二人”——一般是宰相——檢校、複核這兩位的評判。

又有給事中一人,監督京官的考評、稽核過程;中書舍人一位,監督外官的考評、稽核過程,並記錄在案。

制度是嚴密的,有人評判,有人稽核,有人監督,還留有文字記錄。但在實際操作中,宰相的意見是最重要的。

趙光逢讓考功司“慎重”,說得比較隱晦,其實就是讓他們別故意使壞。

聖人的態度,無人不知。

進士扎堆的吏部,可別亂來,若事情做得難看了,政事堂的宰相們也要受牽連,故稍稍提醒一下。

蕭蘧見沒什麼事了,打算起身離去。

趙光逢連忙攔住,道:“亞隆河谷之事,蕭侍郎怎麼看?”

“還能怎麼看?”說起這事,蕭蘧有點想笑,但他是受過專業訓練的人,因此一臉肅然道:“聖意冊封延孫為忠勇亞隆王,吐蕃那邊亦無反對,願擁延孫為主。對朝廷而言,惠而不費,有何不可?”

當然,單說這事確實沒什麼可笑的。

吐蕃四分五裂,割據戰亂不休。但時至今日,只有極少數由農奴起義領袖轉化而來的新貴族稱王稱霸,絕大多數官員、軍將、貴族仍然以贊普下屬自居,沒有自立。

這在“王侯將相寧有種乎”的中原有點不可思議,但吐蕃自有國情,屬實正常。

從亞隆河谷趕來的使者們已經與延孫見過面了,過程比較順利,最終決定擁延孫為贊普。如今只需派人回去知會一聲,後方的將官們分配好利益,延孫就能回去當贊普了——侷促於亞隆河谷一地的“小贊普”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