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進士一科,錄108人,農科、算科加起來也59人了,你有沒有什麼想法?”邵樹德問道。
“臣原本確實不以為然。”牛希濟回道:“但細讀《致治》之後,心中霍然開朗。國朝肇建,農學出力甚大。甚至就連算科學子,也在諸州坊市之中出力,為朝廷帶來了無數商稅,功亦大焉。臣覺著,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大用,絕不能厚此薄彼。”
邵樹德聽完,輕聲笑了笑。
牛希濟的話,頗多彆扭,話外似乎還有餘音。但他懶得深究了,沒必要。
他並不想一棍子打倒儒學,從來都沒有過這種想法。
科舉名額中,進士科仍然是最多的,足以說明地位了。
但他不想看到儒學僵化保守,排斥其他學說,最後唯我獨尊。
沒有競爭的儒學,不會有進步,甚至會變成宗教一樣的存在。
像皮日休那種人,對韓愈打倒其他學說拍手叫好,甚至寫文章四處宣傳,這種做法肯定是不對的。
允許百花齊放,互相競爭,互相促進,這才是正道。
在這件事上,邵樹德其實背叛了自己的利益。
對君王來說,沒有比罷黜百家、獨尊儒術更方便、更省事、更穩固的了。
但他是穿越者,玩夠了,享受夠了,沒必要再追求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。
“就如牛卿所願意吧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焉耆府還缺個少尹,就你了。好好幹,勿要讓朕失望。”
“臣謝陛下隆恩。”牛希濟應道。
牛希濟離開後,邵樹德坐在龍椅上,突然之間就有些彷徨、孤獨。
天子,終究是孤家寡人啊。
這次的科舉改革,名義上是群策群力,實際上是他獨斷專行。
他從武夫中走來,一手建立了軍隊,一手拉扯了朝堂班子,打下了偌大的天下,威望、權力已經登峰造極。這個時候,已經沒幾個人敢在他面前講真話了。
中書侍郎陳誠曾經脫下面具,不再講那些車軲轆話,直截了當地問他,想要什麼樣的天下?
邵樹德當時很驚訝,沒想到老陳還是個隱藏得很深的儒士。
他當即給出了答案:百姓安居樂業、工商繁榮;通使周邊,交流促進;文化輸於周邊,令各國景仰,紛紛來使。
陳誠說,少了一個“長治久安”。
此話一出,邵樹德便明白了,他是真正的孤家寡人。
他若真想“長治久安”,呵呵,歷史上的招數還少麼?
他可以學北宋,深入控制民間經濟,實行各種專賣制度,甚至就連百姓生活的各類日用品、蔬菜、水果都插一腳,分潤好處,釐定價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