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江淮百姓願來?”邵樹德有些好奇。
“陛下,南方總體戶口不豐,但吳越之地,經過多年發展,已然人煙稠密。太湖一帶,貧者只有數畝薄田。”嚴可求回道。
“唐德宗那會,還在往吳越流放吐蕃俘虜。沒想到百餘年過去,竟至於斯。”邵樹德有些感慨。
如果說大夏北方有兩千多萬人口的話,南方就只有千餘萬。
對比下後世歷史上其他朝代。
北宋開國時,北方一千二百萬上下、南方兩千萬。
朱元璋開國時,北方千萬,南方五千多萬。
清朝開國時,大約七千萬人口,絕大部分在南方。
從唐末到北宋這七十多年,是原本歷史上人口大量南下,南方大發展的時間段,如今這個過程竟然被大大削弱了。
一個人的行為,居然生生改變了歷史程序。
不,準確來說應該是延緩,因為這是大勢,早晚的事,過個百餘年,人口還是會南下尋找新的生存空間。
以馬殷治下的湖南為例,此時不過百萬人口,但在清道光年間,人口卻突破了兩千萬。
湖北的情況與之類似,都是這個規模,不抵明清時的零頭。
“江南少有戰亂。近四十年,只有黃巢、孫儒兩次戰亂。”嚴可求說道。
其實不止,江南的軍閥混戰也不少,畢竟都處於“創業期”,地盤尚未穩定下來。只有各自的疆界明晰,且發現無法吞併對方後,才能得到安定發展。但總體而言,除孫儒之亂外,烈度、廣度、深度確實都不如北方。
“自願來的,朕當然歡迎,總比強徵百姓遷移,怨聲載道好。”邵樹德笑道:“庭州這邊,你打算怎麼辦?”
“陛下,臣請復西海縣。”嚴可求說道。
庭州轄四縣,即金滿(理所,今吉木薩爾)、輪臺(今阜康)、後庭(今奇台,本唐蒲類縣,寶應元年更名,高昌時復蒲類舊名,今又改為後庭,以區分蒲類海)、西海。
西海縣在清鎮附近,其實早就名存實亡,僅存於紙上罷了。
邵樹德讓人拿來一份手繪地圖,遞給嚴可求。
嚴可求接過之後,心下稍定。原來,在清鎮附近,已經有“西海”二字。
清鎮北面沼澤眾多,水源充足,其實是一處極好的農墾區,目前已經有了數萬人口,主要是府兵家屬及其部曲,歸樞密院管,和地方沒關係。
今上既然同意復西海縣,那麼自然可以往那邊移民,就是沒法移太多罷了。
西海、輪臺以南,又置迪化縣(今烏魯木齊)。
蒲類縣以東的獨山守捉城(今木壘縣),又新設獨山縣。
如此一來,庭州將轄六縣,治金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