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未刪減txt下載> 第五十章 書稿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五十章 書稿 (2 / 3)

高山終年積雪,開春之後,冰雪融化,滲入地下的粗砂礫中,然後一步步向低處匯聚,這就是井渠修建的意義所在,即透過人工干涉,讓高山融水沿著固定的地下暗河河道流淌,為人類所用。

另外,他還同樣指出,高山融水並不總能滲入盆地,中途可能會被岩石阻截。證據便是火焰山中湧出的地泉,無處可去的時候,匯聚成河流,從地表傾瀉而下——這也可以反過來證實他提出的理論。

“多走走,多看看,繼續完善你的理論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你可知此書若成,對西域有何意義?”

“在選址的時候更準?”烏光贊說道。

“遠遠不止。”邵樹德哈哈大笑,心情萬分愉悅。

坎兒井這玩意到底是誰發明的,這都不重要的,重要的是它有什麼作用。

吐魯番盆地的最低點艾丁湖湖面位於海平面以下154米,是中國的自然地形最低點,也是僅次於死海的世界第二低窪地。

整個吐魯番盆地80%的面積位於海平面以下,40%位於海平面100米以下。盆地北緣被群峰所封閉,山頂積雪終年不化,海拔高差達到5600米。

春暖花開之後,山上的積雪、堅冰開始融化,受地形和重力影響,往盆地中間低窪地彙集,這就給了人們利用的機會。

而坎兒井的水源在地表以下的暗河中,避免的強烈的蒸發,最大程度留住了水。

吐魯番百姓有多年挖掘坎兒井的經驗,但並未提出完善的理論,這是一大遺憾。

經驗傳承是容易走樣的,而且也沒什麼的進步。如果遇到戰爭,傳承更是有可能斷代。

就說一點,當歷史上漢人第一次控制吐魯番盆地時,當地的土著還是白人。但白人與白人也是不一樣的,也分種族、民族。

千年之間,吐魯番的人種是不是已經被換過了?這個可能性很大。

更別說,後世蒙古統治時期,因為海都汗與忽必烈的戰爭,吐魯番、哈密一帶的人死傷慘重。曾經輝煌的文明成就毀於一旦,百姓迅速愚昧化、原始化。一直到清末,都沒恢復唐時的文明水平。

這就是文明斷代,與東北人口、文化週期性清零是一個概念。

所以,勞動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來的東西,一定要歸納總結,著書立傳。即便當地遭受戰火的摧殘,文明水平出現倒退,只要書籍仍然儲存了下來,它就不算真倒退,因為後人可以學習,甚至推陳出新,不斷進步。

用理論來指導,而不是靠經驗推動,這是邵樹德一貫的態度。

“書稿若成,朕又何吝官爵?都水監兩位使者,你必居其一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從今往後,說不定還能就此衍生出一門學科。學它的人越多,西域的發展就越快。”

“陛下,西域還有類似高昌的盆地?”烏光贊有些驚訝。

“當然是有的。”邵樹德笑道:“只是沒有高昌這般離譜,但也是可以利用井渠的。烏卿若去西邊走一遭就知道了,大部分州縣軍鎮都在利用河水灌溉農田。而西域夏天日頭毒,很多河水白白蒸發掉了,實在可惜。南邊,有一個更大的盆地。天山兩邊,也有修建井渠的必要。”

南疆的于闐、北疆的烏魯木齊一帶,後世也有幾百條坎兒井。

再遠點,河中的費爾幹納盆地,當地人也大修坎兒井,都是利用地形自流灌溉。

“陛下心心念唸的都是百姓,臣歎服。”烏光贊說道。

“朕若不為百姓考慮,如何心安理得享受這花花世界?”邵樹德笑道:“同光元年了,這年號一出,你當知接下來朕要做什麼事。”

做一些利在千秋,與日月同光的大事!烏光贊若有所悟。

其實,這就是古來改年號的意義。它表明了君主的某種態度,屬於真·政治訊號。

“朕想修撰一本書,包括永珍,無所不有,暫定名《同光全書》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烏卿的書稿完成後,可編入此全書之內。好好幹,朕等著。”

“臣遵旨。”烏光贊躬身行禮,道。

這是真心實意,為了利在千秋的大業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