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好西域招募府兵,那就去唄,監督部曲種地,總比自己親自種地強吧?雖說西域的環境是差了點。
因此,招募工作很快就完成了。兩千府兵收拾行囊,帶上家人,總計一千七百餘戶,分兩批抵達了焉耆府,目前還集中居住在府城,將來會分散到焉耆縣附近的鄉里——儘量安排在“大海”(博斯騰湖)及孔雀河附近有水渠灌溉的地方,算是一種優待了。
而焉耆四縣的戶口也統計得差不多了,計有一萬零一百戶,四萬九千六百餘人——經歷了戰爭與殺戮,但還比高昌回鶻戶籍冊上的人口多,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。
這一萬戶加上府兵及其部曲八千戶,整個焉耆府四縣的總人口接近九萬。將來再來一些官員、工匠、商人、僧侶、士人之類,焉耆府有可能成為一個十萬人口的西域重鎮。
但還是沒有北朝時代的焉耆國人口多,甚至還不到那時候的一半,讓人頗為無奈。同時也從側面說明,自唐以來,這塊地方就沒有真正太平過,即便在安史之亂前,焉耆也數次淪陷,屢遭兵火。
“陛下。”自去年入冬後便一直留鎮此地的臧都保過來行禮。
“臧卿辛苦了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焉耆百姓可還順服?”
“不順服的或死或走,留下的都是順服的。”臧都保說道。
說完後,又簡單解釋了一番。
不聽話有異心的,都讓龍家人殺得差不多了。或者向西、向南跑路,比如之前跑到熱海的那些人。
“麥子幾月可收?”邵樹德問道。
“下個月便能收麥,但只有不到千頃種了越冬小麥。加之戰亂,百姓財物多有損失,人心惶惶,怕是收不了太多。今歲開春後,臣令百姓們緊急播了一部分粟麥雜糧,最早的六月可收,晚的要八月份。這些糧食只夠本府百姓及新來移民嚼吃,無法供給軍需。”臧都保實話實說。
“朕知道了。”邵樹德說道。
其實,也不是完全供應不了軍需。比如,可以先把百姓手裡的餘糧徵收上來,供應軍隊。等後方的軍糧輸送過來後,再還給百姓——當然也可以不還,那樣就要餓死人了。
在西域征戰,就是這點不便利,而這也是邵樹德沒把全部軍隊帶過來的主要原因。
再等幾個月,當大海、孔雀河及其他水草豐美之處的牧場有相當積儲,且北庭方向再輸送一批牛羊過來之後,補給困難的狀況可有所緩解,也能調集更多的軍隊南下。
只是,不一定有這個時間啊。
邵樹德在焉耆府待了十天左右,一直在察訪民情,與新近移民而來的府兵家屬交談,直到四月十六日,龜茲方向的使者過來,具陳疏勒的情況之後,他終於嗅到了一絲戰爭的味道。
“傳令,西州大發役徒,加緊轉運糧草,盡數發往龜茲。”
“熱海州都督、刺史,即刻趕來覲見。”
“以黑矟軍都虞候馬嗣勳為清道斬斫使者,率本部三千餘人當先南下。”
“臧都保領本部留鎮焉耆,看守後路,兼且督運糧草。”
“其餘各部,隨朕南下龜茲,不得有誤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在場諸將官紛紛應道。
南風乍起,煙塵漫天。
所有人都下意識看向疏勒方向,彷彿一場大戰已在所難免。
 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