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何為夜貓?」邵樹德問道。
此人訥訥不知何言,可能他知道這種動物,但無法準確描述中原的叫法。
「陛下,便是狸貓。」月理朵說道:「其實,中原不愛衣裘。若能為之,則皮子買賣大有可為。」
「靺鞨人以樺樹為角吹,作呦呦之聲,呼鹿而射之。便是扶余府,鹿亦多不勝數。阿保·····耶律億得扶余府後令劉仁恭每年進獻鹿皮三千張,打製皮甲、鞋靴。」她繼續說道。
「此物不錯。」邵樹德眼睛一亮。
古來做皮甲,主要是牛背皮,因為牛身上的這一塊面板角質層厚實、堅硬,防護力強。但牛皮不常有,大部分皮甲其實是豬皮、羊皮多層疊加製成。
馬胯部、臀部的皮革也不錯。草原上的規矩,馬死後,肉可以吃,皮必須上交。前唐之時,天德軍、振武軍的主要貢品之一就是馬胯革。
皮甲的防護力固然不如鐵鎧,但不失為一種可以低成本、大批次裝備的防
具—有的時候,皮甲的成本也會飆升,價效比下降,主要是中原牛的供應量不夠,價格不便宜,尤其戰亂時期,農業崩潰,牛皮更難尋。
鹿皮甲的質量應該是要超過牛皮、羊皮、豬皮甲的。而且此時東北的鹿群真的茫茫多,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,都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大量優質皮革。
而且,渤海國的鹿可不止一種。
體型巨大的馬鹿、駝鹿,中原人可能都沒見過,其數量也不少。見邵樹德認真聽著,月理朵又道:「妾讀史書—」
邵樹德驚訝地看了她一眼。
月理朵傲然一笑,繼續說道:「開元六年,靺鞨遣使送鯨鯢魚睛、貂鼠白兔貓皮。」鯨鯢就是鯨,渤海人捕到鯨後,進獻至唐廷。
「開元十八年五月,渤海遣使獻海豹皮五張。」
「貂鼠皮、夜貓皮、虎皮、熊皮、豹皮、狐皮、鹿皮、海狸皮、鯨鯢等物,是渤海朝貢常物。便是契丹八部,也經常進獻此類物品。」月理朵說道。
「朕要的不是貢品。」邵樹德擺了擺手,道:「朕要的是一種能大量、長期提供,讓中原富戶、官紳離不開的商品。月理朵你說得沒錯,遼澤、渤海皮子眾多,但中原人買得太少。」
皮衣這種東西固然禦寒能力很好,但比起棉衣、毛衣並沒有優勢。它的特點在於防風,冬日馳馬之時,若有一件皮衣,那敢情好。
關鍵還是在於消費習慣。
你有商品,但中原沒這個市場,只能徒喚奈何。難道又要我親自帶貨?但這種事情很敏感,因為皮裘在文化中帶有濃重的胡人色彩,未必有多少人願意穿。
「先記下。」邵樹德對崔稅說道。
「陛下······」見月理朵說個不停餘廬睹姑氣得孩子都要生下來了,連忙道:「陛下愛食海產。南海昆布煞是有名,聽聞前唐之時,宮中常以此物分賜宰相,至今仍是珍品,有價無市。南海、率賓、龍原、定理、安邊、安遠、懷遠、東平諸府,每年都有魚群洄游,其數龐大,若能捕之,不下於一次糧食豐收。」
邵樹德讚許地看了她一眼。
餘廬睹姑說的就是大馬哈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