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外,大夥也不認為自己有多弱。
戰馬驅馳、箭如飛蝗、鐵甲如林、厚重如山,那是北兵的優勢。
穿行山林、攀藤緣崖、翻山如飛、精幹敏捷,這是南兵的特點。
居住在五管十萬大山、溼熱叢林裡的蠻俚,甚至蠢蠢欲動、賊心不死的大長和國,也需要熟悉地理、適應氣候的南兵來威懾。
那麼,南方就需要一兩支禁軍了。這是客觀局勢決定的,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。
監軍裴少卿已經交過底了,南方各路兵馬將接受整編。
福建威武軍、容管寧遠軍、嶺南西道鎮兵、安南靜海軍以及桂管靜江軍、廣管清海軍的降人,總計接近五萬人,將汰弱留強:精壯整編為禁軍,老弱或遣散,或分駐各州,成為州縣兵。
至於未來會怎樣,他們到底安家於何處,沒人知道,也沒人關心。他們只知道,奮戰了這麼久,終於吃上皇糧了,怪不容易的。
有人歡喜有人悲。
有人升官受賞,喜氣洋洋,有人家破人亡,妻女不保。
這就是現實,每一天都在發生。
******
四艘南海舶駛入大海之後,很快調整了航向。
大食水手們熟練地操控著船隻,沿著海岸線北行。途中遭受了一次惡劣天氣,但有驚無險地渡過了。
三月二十日,他們停靠在了泉州港,裝卸貨物、補給食水。
海風輕柔地吹拂著,鳥鷗落在桅杆上,呼朋引伴,嘰嘰喳喳。
大食水手用不知名的語言狠狠咒罵著,然後指揮崑崙奴仔細擦洗甲板上的鳥屎。
泉州幾乎就是小一號的廣州。
王審邽、王延彬父子經營十多年,銳意進取,大力支援海洋貿易,獲得了可喜的發展。
如果保持這種勢頭,或許有朝一日能超過廣州也不一定。
當然,劉隱認為不太可能。
他的心情已經好轉很多了,以至於都有閒心觀察岸上的情況。
泉州附近的山實在太多了,一座連著一座,縱有平原,與廣州比起來,也不值一提,甚至連潮州都比不過。
廣州百姓已經培養出了適應嶺南氣候的蠶種,福建百姓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