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未刪減txt下載> 第八十六章 土著與移民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八十六章 土著與移民 (2 / 3)

「聽口音就知道啦。」老人說道:「能在幽州當官的,又不是本地口音,在這個節骨眼上,不是河南人就是關西人。」

「你們恨不恨關西人?「陳誠問道。老者不太想答這個問題,支支吾吾。

「杖翁是個實誠人。」邵樹德已經知道答案了,吩咐隨從拿來一匹絹,送給老者。老者千恩萬謝離去。

「其實已經不錯了。」邵樹德突然一笑,道:「李克用鎮壓了好幾回叛亂,不知道多少燕地刺頭被晉兵殺了。如今剩下來的,也就那麼回事,不足為慮。再者,咱們在這打仗,把鄉間弄得亂七八糟,一家人衣食無著,還不許人家恨啊?」

最有反骨、行動力又強的燕人,已經在此起彼伏的反晉叛亂中損失殆盡了。大夏王師入幽州,如果不是非要編戶齊民,叛亂都不會有幾起。

李克用、邵樹德這對義兄弟接力整治幽州,其所作所為,其實與歷史上的五代王朝的程序差不多。先消滅明面上的割據軍隊,再透過鎮壓叛亂消滅潛在的造反勢力,最後武力護航,深入掌控縣鄉,一步步將野了一百多年的藩鎮馴服,扭轉割據的風氣,消滅割據的土壤,大一統的光輝再度籠罩全境。

******

正式進入樊村之後,邵樹德居然看到了幾戶正在侍弄莊稼的農人。上前交談之後,才知道他們來自關西。

「綏州龍泉縣的?」聽到這些移民的來源時,邵樹德感到很親切。

綏州是他得到的第一塊地盤,他留下了很美好的記憶。那時候的綏州還很窮困,甚至整個夏綏銀宥都非常窮困,但駐守了不成比例的軍隊,全靠長安朝廷協餉。他離開綏州,進入更廣闊的舞臺之後,帶走了大量的軍隊,同時開啟了農業改革,使得綏州百姓負擔減輕,收入增加,大大喘了一口氣。

綏州,其實是整個關北的縮影。

新的農業生產模式,帶來了更高的食物產量。党項的順服,帶來了安定的秩序。二十多年過去了,關北竟然可以對外輸出移民了。

很好,非常好,邵樹德覺得自己二十年的努力並不是毫無意義的。

關北脆弱的生態,不適宜過於稠密的人口,對外輸出移民,本就是應有之義。

「官人,樊村來了十六戶,都是龍泉縣的。」農人說道:「最多的上過四次陣,少的也有一兩次。」

「你上過陣?」邵樹德驚訝道。

「就上過一次,跟著氏都頭打雲州。」農人有些不好意思,道:「沒上過陣的,不給出來。」「你等都是自願應募的?「邵樹德問道。

「是。」說到這裡,農人也有些情緒低落:「當年聖人還沒離開關北時,說不讓分家。家裡的地,都給兄長了。縣裡也沒什麼荒地了,只能出來討生活。」

什麼?我還說過這話?邵樹德懵了,他自己都不記得了。

即便說過,也是心血來潮,隨口一言,沒想到被底下人執行下來了。草,讓你們幹別的活的時候,也沒見你們執行力這麼強啊?

按這人的說法,綏州的土地資源早已到了極限,甚至已經超過極限,將很多不適宜開發的土地也開發了出來,對生態造成破壞了。

一家一戶的土地,全給長子一人繼承了。其他兒子要想生活,在土地潛力耗盡的情況下,除了對外移民,別無他法。

「來幽州之後,縣裡給了多少地?」邵樹德又問道。

「託了聖人的福,有田四十二畝,宅園五畝。」農人回道。「還不錯,可曾連成片?」

「連成片了。」「村中可有公地?」

「那片水澱旁就是,聽說年年發水,沒人願耕種,就弄成公地了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