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未刪減txt下載> 第八十二章 框架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八十二章 框架 (3 / 4)

邵樹德內心之中也有些不定。

他覺得,如果一步跨到明清皇帝直管六部的程度,不光文臣非議,怕是武將也要駭然,步子邁得有些太大了。

“殿下之前提六部尚書為正二品……”見邵樹德不語,宋樂笑道:“其實明眼人都看在眼裡,都若有所思。”

邵樹德哈哈一笑,掩飾尷尬,小把戲被人看穿了。

“僕建議,裁撤尚書省,度支、鹽鐵、戶部三司之權重歸六部。六部置於中書省治下,保留門下省,如何?”宋樂問道。

這個三司是在中晚唐缺錢的大背景下誕生的。

藩鎮割據之下,河北的上供就是象徵性的,還經常一毛錢都不給朝廷。

河南、河東幾乎也不給朝廷貢獻財政,因為養了太多兵。比如東都鎮原轄河南府、汝州,在德宗那會財政收入不到六十萬緡,但他從來不給朝廷錢,相反還要朝廷轉移支付貼錢。

京西北諸鎮,更是完全依賴中央轉移支付。

宣武鎮養兵十萬,也甚少給朝廷錢。

與之相對,南方很多藩鎮年財政收入還不如宣武、徐州等鎮呢,但卻要上繳絕大部分賦稅,因為他們不養幾個

兵————北方多為節度使,南方多為觀察使,可知差別。

元和年間全國將近一百萬武夫,絕大部分在北方,他們完全是財政黑洞。

在這樣一種情況下,朝廷財賦三分之二來自江南,用來彌補長安官僚機構以及巨大的平叛軍費開支。

朝廷為了搞錢,派鹽鐵使到南方收稅,轉運使負責運輸,三司應運而生。

德宗時鹽利六百多萬緡一年,絕大多數取自南方。

北方諸鹽池,夏綏的自收自支,防禦北邊。

河北鹽池根本不可能給中央錢,淄青海鹽的利潤也是揣自己兜裡。

也就河中鹽池朝廷能控制,但還得與藩鎮分賬,畢竟河中鎮百餘萬人口要養五萬大軍,開支大————而人口是河中兩倍的淮南鎮卻只有三萬兵,這還是淮西叛亂後擴軍得到的成就,在此之前,“不足萬人”,省下來的錢自然要上繳中央。

三司混到現在,其實也搞不到幾個錢了。

南方的觀察使慢慢變成了節度使,他們養的兵也多了起來,再加上野心萌發,上供日少,朝廷財政崩潰是必然的事。

宋樂建議將三司重歸戶部,也是為了規範一些。

“好!”邵樹德也退了一步,道:“三司重歸戶部,六部隸於中書省治下,門下省的稽核批駁之權保留。但政事堂的選人範圍,我想擴大一下。”

“如何個擴大法?”宋樂問道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