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、鄧、隨、申、光、蔡、陳、許、汝、洛是廣義的蔡賊,嚴格來說可追溯至隋代。
開皇十九年,遷移十餘萬口突厥俘虜至雲州、朔州、洛陽定居。
仁壽元年,隋軍討契丹,大勝,俘男女四萬口,半賜突厥,餘者遷入長安、河南,男子皆殺之。
國朝就更多了,前後幾十萬胡人部落到上述十州居住。
申、光、蔡、唐、鄧,是狹義的蔡賊,尤其是申、光、蔡,更是蔡賊中的戰鬥機,“以一旅之師,抗天下無窮之眾”,花光了朝廷積蓄才剿滅,殘部五千人被髮配到河隴備禦吐蕃。
申州兵不是蔡賊,誰是蔡賊?
沒有節操,亡命鬥狠,這幫人——都收編了!
“崔休,杜洪幾時任你為節度使的?”趙匡璘上前,拿腳踩住崔休的胸口,問道。
崔休有些尷尬,他這刺史竟是自封的。
趙匡璘明白了,道:“自古英雄不問出處,歸順之後,若再立新功,日後未必不能富貴,不比當個草賊強?”
“將軍之話,無有不從。我父子三人願指著溮水發誓,永不相叛。”
王崇卸完甲後,走了過來,正好聽到最後一句,笑了:“你到現在還不知道敗於誰手吧?”
崔休想了想,這麼多具裝甲騎,趙匡璘是沒本事養的,那麼——難道是折宗本的人?
“我願降唐州折帥,為奴為婢,心甘情願。”
媽的,這麼沒有節操!
王崇直接一馬鞭打了上去,斥道:“你降的是靈武郡王邵太傅,不是折令公,明白了麼?”
趙匡璘不動聲色地看了王崇一眼,隨即又轉過了頭去,這水太深了。
“明白了,別打了。”
“現在起來,咱們北上,先把州內局面穩下來再說。”王崇收起馬鞭,說道。
“遵命。”
“來都來了,搶一把就走,委實不過癮。不如先據了州城,招降納叛,然後北上淮水,威逼蔡州。”王崇對趙匡璘說道:“打蔡州,不比打汝州方便多了?”
“王將軍所言極是,先入申州再說,實在不行,再做計較。”趙匡璘應道。
打掃完戰場,押著俘虜抵達申州城下時,已經是後半夜了。
崔休在城下喊破了嗓子,最終城門才不情不願地開啟。那吱嘎吱嘎的聲音,聽著就滿是遲疑。
抓獲的百姓放了,現在人手不足,每一分兵力都十分寶貴,兩千多隨州兵幾乎全進了申州,第一時間控制糧倉,明日還要派人下鄉徵糧。
豹騎都固然能打,但那些馬兒實在太能吃了,數量又多,不多屯點糧草,真遭不住。
趙匡璘甚至懷疑,以申州如今粗陋的治理水平,是不是供應得起這一千具裝甲騎,感覺有點懸。
“先遣人向折帥報捷,再整編降兵。”王崇一錘定音,趙匡璘自無意見。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