填完城隍之後,二十餘輛木車離陣,在軍士的護衛下緩緩前行。
木車帶起了大股煙塵,不是車子多沉重,而是車上帶有煙具,一邊走一邊燃燒,順著南風往敵寨方向飄去。
一直推到靠近羊馬牆的地方,整個車子都會一把火燒起來,濃煙滾滾,順風飄過去。
此物在國朝被稱作“揚塵車”。老實說,作用不是很大,只能對付低矮的城寨,也只能造成敵方輕微的混亂,有時甚至一點混亂也造不成。
國朝軍中,其實有很多此類雜七雜八的東西,但攻城之時,沒人願用。
揚塵車如此,拍杆(投石機)也是如此。石頭難以尋找,石彈製作麻煩是一大原因,打不準是第二大原因,威力小是第三大原因。
太宗攻高句麗,投石機、衝車一起上,最後還是付出巨大代價,衝車破了城牆。
隨後國朝二百餘年一直在改進投石機,但沒有什麼進步,至今也只能守城時用用,撞大運看能不能砸到人——李唐賓在崤縣就準備了一些,但石彈儲備還不足,估計也就夠用個幾天。
揚塵車燃燒起來後,濃煙滾滾,向羊馬牆後、寨子上的敵軍飄去。推車的軍士舉著大盾,緩緩後退,但仍然不時有人倒下,慘呼不已。
在他們斜後方,大隊騎卒已經上馬,隨時準備接應,但寨內敵軍並未出動。
“咚咚咚……”鼓聲再起。
整整千名軍士出列。
第一排軍士手扛大盾,後面近千人身披重甲,手持長劍、陌刀、長柯斧。
沉重的腳步聲響起,節奏明快,一下下像敲擊在人的心頭。
這是義從軍橫山都的千名壯士。
他們身材高大,面目兇狠,行進之中,不斷有人鼓舞士氣。
每一次鼓舞,都換來齊聲怒吼“殺!”
千夫呼喊,聲震四野。
羊馬牆後的汴軍也發了狠,一將高呼,眾人響應,彷彿針鋒相對一般。
整齊的腳步聲不斷逼近。
“射!”寨牆上飛起大蓬箭矢。
大盾擋住了一部分,後面響起接二連三的悶哼,有人倒下,隨後很快被人補上位置,陣堅韌如初。
“咚咚咚……”鼓手看著橫山都甲士前出的佇列,胸中熱血激昂,手下愈發有力。
“射!”羊馬牆後箭如疾風驟雨。
大盾上已經插滿了箭矢,這次悶哼倒下的人更多了,不過同樣被人補上,陣堅韌如初。
只剩不到二十步了,鼓聲陡然激烈了起來,橫山都甲士加快了腳步,雙手微微提勁,重劍、陌刀、長柯斧已經稍稍揚了起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