迎著天邊的晚霞,數千步騎壓著俘虜,帶著糧車、騾子、俘虜,踏上了歸程。
李璘躺在一輛糧車上面,精神有些昏昏沉沉的。
徐浩策馬馳了過來,道:“可別死啊。”
李璘:“……”
徐浩又道:“你若活下來,我便把這匹坐騎送你。”
李璘的臉色活絡了些,瞟了一眼徐浩胯下的戰馬,確實挺神駿的。
“我平生就送出過一次馬,這是第二次。”
“第一次是誰?”李璘本無力氣說話,但實在忍不住,便輕聲問了句。
“那人叫王郊,他本事比你強,你還得多練。”說罷,徐浩哈哈大笑,催著戰馬走了。
李璘嘴角咧了咧。
殺退敵追兵,這場戰爭,多半已進入到尾聲了吧?
主力悉數撤回,屯於陝虢的兵力空前強大,汴軍還敢來麼?
……
汴軍確實“不太敢”來了,不是怕死,是仗打得窩囊。
向來喜歡伏擊別人的宣武軍,除葛從周得手一次之外,竟然被夏軍連連伏擊,前後損兵萬餘。
大順二年十二月十五,佑國軍節度使、河南尹張全義正式向朱全忠上書:周在三河,四險之固也。洛陽北依邙山,外有大河之限,南有伊闕、嵩山。自西徂東,跨據數縣。北河之津渡,南山之陘口,為進出之關防重地,故請修諸關,屯駐精兵。
簡而言之,就是利用河南府多山的地形,重整關隘體系,限制夏軍的東出。
河南府西半部分,基本上是被放棄了。不是放棄土地,而是放棄在那裡屯墾,反正現在河南府也就剩下十多萬人了。
從今往後,那邊就是軍事重地,利用險要地形,設定關隘,屯駐精兵強將,令夏賊不敢東出。
或者即便東出了,他們也可關門打狗。
全忠沉吟未決。
這是個艱難的選擇,意味著戰略側重點的改變。
常年在河南府屯駐數萬大軍,目前看來還可以,不影響他攻二朱、時溥,但未來一旦其他方向再有變,可還能抽出機動兵力來?
宣武四州是富裕的,元和年間養十萬大軍輕輕鬆鬆,還能給河陽、昭義兩鎮協餉。整個河南當時養了三十八萬大軍,還有餘力大批次上供朝廷財貨。
但問題在於,這會不比當年了啊!
如何權衡,委實艱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