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光逢看了一眼張彥球。出兵前他與張彥球仔細研討過洋州的一切,得知張任刺史時,洋州有兩千州兵。設立武定軍後,應該又增加了一些鎮兵,但這就不是張彥球能知曉的了。
不過以洋州五萬人口的規模,撐死了養兩千鎮兵(衙軍)、兩千州兵,鳳州窮得很,也就能養幾百兵。楊守忠不到五千人的實力,即便有山川之險,如何能抵擋數萬朝廷精兵?
進漢中,道路可不少,每條道路還各有分支,一一分兵把守,平攤下去,可就沒人了。
“回大帥,打獵時去過鳳州。”張彥球答道。
“某欲親率大軍走散關道,你覺得如何?”邵樹德看著地圖上標註的各個險要地段及城寨,問道。
“大帥欲分兵幾路?”
七八萬大軍,怎麼可能全走一條路呢?後勤壓力實在太大,故分兵是必然之事。
“分兵四路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其實一路已經出兵了。義從軍左廂六千步卒,已佔子午關,進入子午谷。某欲率鐵林軍、天柱軍、義從軍右廂三千步卒及保塞軍,走散關道。褒斜道比散關道近幾百裡,楊守忠定重兵佈防。這一路,某打算遣你統兵,如何?”
趙光逢默默聽著。
大帥對張彥球還是很重視的啊,一來就委以重任,便如當初的楊悅一般。就是不知,張彥球有沒有楊悅的本事了。當初在河東,他是都教練使,也就是張鍇、郭朏、康傳圭諸將都死後,才輪得到他執掌河東兵權,但時間也不長。鄭從讜一走,他也跟著走了,前後不過三四年時間。
“大帥信重,末將感激不盡,定不負重託。”
“很好。”邵樹德笑道:“你這一路,當多領兵。振武軍七千眾、保大軍三千兵、邠寧軍六千人、涇原軍兩千、河西党項三千,全由你統帶。褒斜道有分支,如何用兵,汝自決。”
“謝大帥信重。”
東面的駱穀道,當然由朱玫領兵了。神策軍各部,除李鋋那五千人與陰山蕃部一起護衛糧草,保障諸路大軍後勤線外,西門文通、滿存兩軍萬人也歸朱玫指揮。
四路大軍齊齊南下,楊守忠那幾千人,守不住的!
“把李唐賓、符存審也喊來。”邵樹德讓人將地圖掛起來,一邊仔細端詳,一邊說道。
親兵十將李仁輔領命而去。趙光逢是真的有點懵,李唐賓是天柱軍使,喊他來也就罷了,符存審一介十將,也能來這種場合?這又不是點將的時候。
大帥,似乎在心中圈定了幾個人,然後一一考察,看看有沒有培養的潛力。趙光逢略略一想,便明白了其中緣由。
定難軍中,楊悅已經證明自己可以當一路大軍的指揮使,盧懷忠還沒能完全證明,但他是大帥的元從老人,深得信任,日後應該也可當方面大將。
其餘諸將,折嗣裕是騎軍將領,這個有點特殊,先不論。張彥球、李唐賓、符存審、沒藏結明、野利遇略這五人,應該是大帥著重考察的第二批人選。
尤其是張彥球,掌河東數萬兵馬幾近四年時間,還與李克用交戰過,大帥對他期望很高啊。
另外,梁漢顒可還在振武軍中呢!初來時以勇力授隊副,西征蘭州時立下了戰功,得授隊正。此番徵武定軍,只要稍稍立下點功勞,升個副將不成問題——軍中實缺,對別人來說可能很難,對梁漢顒來說一點不難。
有些秘密,瞞不住的!大帥挑了梁漢顒做女婿的事情,已經在軍中小範圍流傳。而張彥球與梁氏關係匪淺,與大帥亦有故交,梁氏又是大帥女婿,這關係簡直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