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十六,他又在蓬萊殿召見終於抵達長安的波斯使者……
******
仙州顯義縣(今長春)白樺鄉楊村西原,楊渥釣了半天魚,一條也沒上鉤,氣得直接將吊杆甩在河裡,起身走了。
一大早就興沖沖過來,被蚊子咬得夠嗆,結果啥也沒釣到,氣死人了。
回到村中楊家大宅,沒顧得上和妻子說幾句話,又帶著兩個僕人,翻身上馬,去州城玩耍去了。
從淮南遷來的楊氏家族總共有數百口人,大部分安置在顯義縣,小部分在扶余縣(今農安)。顯義縣的又主要落戶在白樺鄉,楊村六十八戶百姓,除五戶府兵、三戶渤海人、兩戶契丹人、一戶靺鞨人外,幾乎都是楊家人,故村名也叫“楊村”。
楊村離州城不遠,馳馬半個時辰也就到了。
三人將馬兒寄存在羊馬牆內,準備入城。
渤海時代,扶余府的理所在扶余縣。
大夏時代,仙州理所在顯義縣,故這座城池經歷過擴建。
老城在西半部,歸顯義縣管,新城在東半部分,歸仙州管。
但不管西城還是東城,熱鬧的地方總在南半部分。官衙、宅邸、驛站、倉庫、軍營等多設在北半部分,涇渭分明,明顯的漢地傳統風格。
羊馬牆附近,附郭搭著低矮建築。建築以木茅草搭成,十分簡陋,多為從鄉下遷來州城的渤海、靺鞨百姓居住。
楊渥好歹來了幾年了,知道這幫人,就一個印象:可真扛冷啊!
那破房子,即便修在像樣背風處,冬天一來,仍然十分寒冷,不知道他們怎麼熬過來的。
破房子外晾著許多魚乾,腥臭無比。
楊渥聞著了更氣,老子身上多了七八個蚊子包,一條魚沒撈著,你們故意掛著這許多,氣我呢?
“把這些魚乾全買了!”楊渥脾氣上來,大手一揮,下令道。
兩個僕人你看我我看你,各自暗歎一聲,上去講價了。
渤海人看到來了這麼一位傻帽大主顧,猶自不敢相信,待看到黃澄澄的建極通寶時,立刻眉開眼笑,操著蹩腳的漢兒語,將能找出來的所有魚乾都塞給了二人,順便附贈自家編織的柳筐。
“味道還不賴!”楊渥隨手從屋簷下扯落一段魚乾,塞進嘴裡嚼了嚼,心情好了一些。
遼東諸州,無論蕃漢,都喜歡生吃魚乾、兔幹、鹿舌之類,傳聞當年聖人就是這麼吃的,大夥紛紛效仿。
“走,進城!”吃完半條魚乾,楊渥將剩下半條仍給了一個渤海小孩,倒揹著雙手,當先而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