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臣遵旨。”阿里骨應道。
聖人沒提伊麗河谷,那就不歸他管了。
“阿古只,你做了什麼事?”邵樹德又問道。
“臣與阿里骨分掌汗軍,日夜操練,行軍征戰之時,奮勇廝殺。”蕭阿古只說道。
“在這一點上,你做得還不錯。西征之時,建立過功勳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你亦可擔任錄事一職。關北、河東、河北三道的蕃部,你來仔細清點、登記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蕭阿古只歡歡喜喜地應下了。
他其實已經改名蕭永忠,還買了渤海商社的股份。在他看來,做大夏的官,可比給阿保機賣命強多了。
希望姐姐給聖人多生幾個兒女,這才是真姐夫,阿保機算個屁!
隨後邵樹德又授予僕固大悲奴、巴布二人北衙樞密院主事之職。
這個職務也還湊合。
從七品下,主要負責監察、巡視,權力不大不小,出門一趟總能撈點油水。
“汗軍還剩兩千六百餘人,多歷戰事,就讓他們作為背嵬軍的底子吧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也罷,時辰不早了,先用膳。吃完咱們再理一理理蕃院的事情。”
北衙的第二次改革,並不是終點。
事實上沒有一項制度從開始建立時就非常完善,且可以一直用到很多年以後的。
人們所能做的,只能是基於現狀,再著眼未來,最後與各方妥協,商討出一個方案來。
政治,本來就是妥協的藝術。
邵樹德是個謹慎的人。
他搞北衙改革,要先調研,然後看似很慫地在西域搞試點。在熟悉之後——不光他熟悉,各部頭人們也要熟悉自己權力被削弱的現狀——再慢慢推廣開來。
但這個推廣,也不是一步到位的。
西域已經完成了很大一部分,現在需要做的是繼續鞏固、深化,將之前沒涉及到的部落、蕃國也圈進去。
西域深化改革的同時,河套、陰山一帶的蕃部也要陸續開展起來,這些部落統治多年,算是比較恭順的,難度相對較小。
暫時先搞這兩處。
原因是一旦出了亂子,鎮壓起來容易,不至於搞得處處烽火,手忙腳亂。
西域、陰山完成之後,會對河隴、遼東蕃部動手,一步步完善,加強統治。
整個過程可能會持續個幾年,但沒關係,邵樹德願意等。
完成之後,待頭人們適應了失落感,第三次改革也差不多醞釀好了。
 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