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筆趣閣5200> 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 (1 / 4)

邵樹德只比楊亮等人晚了兩天。五月十五日的時候,他就抵達了姑墨。

隨駕而來的除大批官員外,還有銀鞍直、飛熊軍、侍衛親軍及鐵林等軍步騎,總計四萬多人。

他按住了眾人盲動的想法,只讓熱海突厥一部南下,前出警戒。

與戰鬥相比,最近一年以來,他更多的精力放在地方建設上,因為這事關西域將來的長治久安。

打贏仗從來不是什麼大問題,長久穩固統治的難度則要高出許多。

“奧古爾恰克已經回到了八剌沙袞,聽聞正在召集兵馬,朕告訴他,要麼從蔥嶺西邊南下,繞道拔汗那,過蔥嶺南原,直攻喀喇沙,要麼就按兵不動,別亂折騰。弄個幾萬騎過來,光吃飯不能打,一點用都沒有。”楊亮曾經去過的農家宅院內,邵樹德坐在葡萄架下,一邊把玩著高腳杯,一邊說道。

大大小小的將領基本都圍在此處了。

龜茲正副經略使楊亮、李嗣源、鐵林軍都虞候鄭勇、天雄軍都遊奕使王建及、武威軍左廂兵馬使元行欽、天德軍副使賀瑰、飛熊軍軍使王崇、金刀軍李嗣昭、黑矟軍都虞候馬嗣勳等。

基本禁軍主力都在此了。

部分禁軍和大部分雜牌兵馬、府兵、蕃兵等,或留守高昌,或歸隸北庭符存審帳下,或鎮守自焉耆至姑墨的沿途城寨。

“陛下,公駱駝雖然仇恨波斯,但他必然無膽挑釁。”楊亮說道:“指望他南下拔汗那,末將覺得不現實。”

“崔卿,朕記得拔汗那曾為前唐屬國吧?”邵樹德看向秘書郎崔邈,問道。

“正是。”崔邈答道:“開元三年(715),吐蕃、大食共立阿了達為王,發兵攻打拔汗那國。安西都護呂休率萬餘人支援拔汗那,大敗吐蕃、大食聯軍,由是擴大了前唐在蔥嶺以西的威名。”

“開元十二年(724),大食再度東侵,圍拔汗那都城渴塞城,爆發‘渴水日之戰’。突騎施奉詔支援拔汗那,大食慘敗,大將戰死。這一仗,令康、石諸國復歸唐,大食東擴的腳步遲滯了五十年之久。”

其實,唐朝與大食在中亞的霸權爭奪自然不止這幾次。

開元五年(717),突騎施聯合吐蕃、大食攻安西四鎮,為唐軍擊敗。

開元六年(718),大食再度東侵,為突厥包圍,經償付贖金後退走,東征無疾而終。

開元十一年(723),大食東侵,突騎施奉詔出擊,大破大食。

突騎施敗亡,可汗為高仙芝所擒之後,唐朝在中亞缺了一個好打手,只能自己上陣了。

接著便是天寶九年(751),高仙芝將安西兵(23萬人)主力抽走,率兩萬唐軍,並拔汗那、葛邏祿等部五萬蕃兵,西進怛羅斯。

大食軍則有呼羅珊吉哈德四萬人,這是其本部精銳,另有阿姆河、錫爾河流域屬國僕從軍十餘萬。

戰鬥結果以葛邏祿臨陣倒戈,安西軍損失一萬多人,連夜撤走而結束。

唐與大食的最後一次交戰,應該是貞元十七年(801)的“渡瀘之役”,唐、南詔聯軍俘獲吐蕃、大食聯軍二萬餘人——這是大食又一次嘗試向中原推廣造物主,最後以失敗告終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