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筆趣閣5200> 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 (2 / 3)

邵樹德深入倉庫,抓起一把看了看,其實有點陳糧的意思了。

“陛下來關北,當為籌備西征之事。”馮道答道。

“此事果瞞不了馮卿。”邵樹德笑道。

“那麼多牛羊馬駝聚集於此,甚至往賀蘭山以西放牧,臣若猜不出來,辭官不做可也。”馮道回道。

“關北諸州,太平時日太久了。”邵樹德放下手裡的小麥,道:“這些陳糧,可拿來餵馬。銀川、永清、西使城、東使城調集了八萬餘匹戰馬過來,好生餵養,別掉膘了。”

其實,早在十年前,關北諸州還透過黃河水運調集糧食至渭水倉,然後再輸往關東的。但在最近六七年,因為黃河孟門石槽、中流砥柱等河段運輸的高風險,這種行為已經大大減少,畢竟關東不缺糧了。

因此,關北道徵收的糧食就開始儲存於各個倉城之內,如今已經蔚為可觀。

這就是太平盛世。如果把關西看做一個國家,它已經和平二三十年了。即便底子不如關東,但太平年景擺在這裡,加上水旱蝗蟲之類的災害沒那麼離譜,積蓄大增是正常的——想當年,河中、河東這種藩鎮,多年不打仗的時候,糧倉也堆滿了,以至於鄧景山那傻貨以身作則,要求軍士們和他一起吃陳化糧(倉粟之紅腐者),不要浪費。

“陛下,臣都準備好了。”馮道胸有成竹地說道:“此番西征,馬匹固然重要,但橐駝更為關鍵。關北諸州已徵集了五千餘峰,臣亦準備了大量乾草、沙米之類的草料,穿越河西牧區,供給糧秣不成問題。”

橐駝這種生物,在沙漠、乾旱草原中的生存能力極強,且什麼都能吃,牛羊馬兒不吃的棘刺、蘆葦什麼的都能吃,由它們來擔綱沙漠綠洲間的運輸重任,是十分合適的。

“再有旬日,飛熊軍也會來此駐訓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該部有所擴充,朕本來還有些擔心,如今看來卻沒什麼問題了,馮卿你做得很好。”

飛熊軍本有三千騎。邵樹德又從關中、關北、代北、幽州及諸宮奴部中招募了六百人,將具裝甲騎的規模擴大到了三千六百騎。

這打破了他以前不再擴充飛熊軍的想法。究其根本,還是出在西征上面。

他有點擔心草原諸部的輕騎兵不善戰,同時也不清楚諸部回鶻有沒有什麼壓箱底的底牌,於是擴軍20%,總體還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。

“靈州土團鄉夫怎樣?”邵樹德又問道。

“臣實話實說,不如邢州土團耐戰。”馮道答道。

邵樹德默然。

磧北草原的蕃人若南下,鸊鵜泉、可敦城的蕃兵構成了第一道防線。即便他們僥倖穿過了,也會受阻於陰山鎮兵、豐、勝二州的府兵及鄉勇,想要到達靈州確實很難了。

靈州的鄉勇,這些年確實很少上陣。尤其是在河東投降之後,幾乎馬放南山了。即便還有定期的軍事訓練,也會漸漸流於形式,畢竟人都是有惰性的,這是整體的思想上的鬆懈。

居然不如河北人能打了,有點過分啊!

“與朕在關中看到的情況大差不離。”邵樹德苦笑一聲,道:“如今比較能打的,大概就只有隴右、河西兩道的土團了吧。不過他們打的也是爛仗,上不得檯面。”

什麼是爛仗?征討叛亂的蕃人,這就是爛仗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