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筆趣閣5200> 第四十九章 杜光乂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四十九章 杜光乂 (2 / 4)

「地廣人稀的好處!」杜光乂輕聲自語。

他很清楚,在人口暴增、土地不夠分之前,府兵制存在的根基非常穩固,戰鬥力也不會下降。

前唐之時當府兵的土地從140畝下降到十幾畝的時候,才終於出現不堪用的狀況—很明顯,只有十幾畝地的府兵,與土團鄉夫何異?

「還有其他補貼收入的路子……」杜光乂又把目光投向另一處。

那是一處臨海的空地,搭起了許多木架子,上面晾滿了昆布。

昆布最早叫綸布。

《爾雅·釋草》雲:「綸似綸,組似組,東海有之。」

《吳普本草》雲:綸布一名昆布。

今上愛食此物,剛剛囑咐沿海州縣進貢至北平,他拿來煮肉,與軍士們分食。

杜光乂也嘗過,確實美味。不光昆布美味,煮在裡面的肉也很好吃,突出一個「鮮」字。

昆布旁邊還晾曬有他物,曰「紫菜」。

《本草經集註》雲:「今青苔

紫菜皆似綸,昆布亦似組,恐即是也。」

綸其實就是大的意思。

古時的昆布,其實包含內容更多。但大夏將其區分開了,聖人給綸布賜名「鵝掌菜」,又有紫菜、鹿角菜等,皆令其進貢至京。

眼前這些木頭架子上晾曬的,大部分是鵝掌菜。

十月了,地裡沒什麼活需要忙。但府兵的部曲們卻沒法歇下來,他們紛紛跑到海邊,打撈、拾取鵝掌菜,拖曳上岸之後,簡單清洗,再掛起來晾曬乾。

這是他們自己的收入,府兵不會管,甚至官府也不課稅,因此積極性非常高。

方才離港的船隻之中,就有不少裝運了鵝掌菜、紫菜、鹿角菜以及另外一種由1聖人賜名的「裙帶菜」。

淮海道轉運使宋瑤頗為感慨,多少年了,第一次從安東府見到「回頭錢」。

唯一讓人感到遺憾的,大概就是鵝掌

採數量很少。打撈、清理、晾曬、運輸也是個體力活,並不容易幹。

杜光乂曾經冒出過個念頭:粟麥可以種,海帶能不能「種」?

似乎很難,因為這東西生長於海中岩石之上,你種在什麼東西上面?何物在海中一年不爛?

今年渤海國南海府也進貢了不少昆布。

但他們的昆布(海帶與中原的昆布(鵝掌菜比起來,似乎又大不一樣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