盱眙鎮將張訓亦將兵數千渡河,隨時援應。
一切彷彿又回到了歷史上的那場清口大戰:楊行密以三萬北歸人為主力,配屬朱瑾、史儼、李承嗣的上萬騎兵,外加一兩萬地方州縣部隊,對上朱全忠的八萬大軍。
時移世易,一切是那麼地相似,一切又看起來完全不同。
******
四天的時間,李唐賓部南行了足足一百四十里,可謂神速。
現在他們遇到阻礙了。
戰場上總會遇到各種破事。有的是純粹的意外,有的則是必然。
楊行密臨西進前,吩咐拓跋仁福的三千騎兵自楚州渡河北上。
拓跋仁福動作不慢,接到命令後就北上了。在泗州漣水縣領取補給之後,繼續行軍,然後在沭陽、漣水交界處,與夏軍不期而遇。
可以說是意外,也可以說是必然。
雙方的斥候早在幾十裡外就發現彼此了,結果還一頭撞上,只能說是共同的選擇。
擔任先鋒的龍虎軍副使華溫琪沒有絲毫畏懼,繼續行軍一段距離,然後找了個合適的位置,下令結陣。
輔兵們動作迅速,將輜重車輛圍起來,構成了多個圓陣。
戰兵們手持步弓、長槍,嚴陣以待。
輪換的戰兵、輔兵席地而坐,談笑風生。
龍虎軍雖然是雜牌,但戰鬥經驗卻很豐富。他們最初為梁王朱全忠效力,屯於濮州南境,長期對抗朱瑄、朱瑾兄弟,廝殺頻繁。
投靠夏王之後,與閻寶、朱瑾交手多次。
這樣一支部隊,自然不會太過畏懼騎兵,畢竟被朱瑾衝過好多次了,知道該怎麼做。
拓跋仁福策馬馳上了一處緩坡,居高臨下俯瞰全域性。
夏兵一共四千人,戰、輔兵各半,看起來經驗豐富,十分乾練。
他感覺這仗不好打了。
有輜重車輛遮護,騎兵沒法直衝過去,只能在外圍兜圈子。
事實上目前戰場就是這個情況。
千餘騎圍著車陣左轉轉,右轉轉,始終找不到下口的地方。有人按捺不住性子,策馬衝上去奔射,結果連人帶馬,被步弓射得跟個刺蝟一樣。
沒人敢繼續冒險了,雙方僵在了那裡。
龍虎軍步卒站在輜重車輛之上,揮舞著長槍,大聲嘲笑、辱罵。
拓跋仁福的部眾不甘示弱,紛紛回罵。
這場戰鬥顯得有些滑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