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全忠稱帝后大肆削藩收權,真正收回來的其實也就泰寧軍、忠武軍,同州、昭義兩鎮在收權削藩中直接造反,一投李克用,一投李茂貞。
朱全忠死後,還有河中、魏博、成德等藩鎮的權力壓根收不回來,甚至連近在咫尺的洛陽張全義都動不了。
權力放出去了,你還想收回來,有那麼簡單?
你有二十萬禁軍,我就兩萬雜兵,你以為我沒有實力,不敢反抗,順順利利說收權就收權了?簡直是笑話!憑手裡刀子說話,你把我滅了再說,我憑什麼識時務?打不過就不反抗了?
梁末帝朱友貞沒有他爹的威望,又有河東外敵,收權極其困難,因此對這些藩鎮的態度就是姑息,只要不投敵即可,但事情顯然沒那麼簡單。
“洛陽之事,你們已經知道了,有些事情不能再糊弄下去了,可有解法?”邵樹德問道。
“大王,若罷廢忠武軍,趙氏很有可能造反。”謝瞳說道:“雖說忠武軍深處河南,最終會被滅,但大王捫心自問,易地而處,你會不會反。”
邵樹德認真地以武夫的角度思考了一下,道:“哪怕只有三千兵,我也會反。外聯楊行密,內部拉攏長期以來累積了許多不滿的老將。唉,中原這些藩鎮,就是反骨太重,還不如京西北諸鎮。”
“京西北諸鎮,那都是神策軍系,朝廷控制得較嚴,當然不可同日而語。”謝瞳笑道。
簡而言之,關東藩鎮沒有沐浴在聖人的光輝下,沒有敬畏,不夠順服,驕兵悍將太多,河北藩鎮就更不用說了。
“大王,其實我剛才說嚴重了。趙氏不一定會反。反不反這個事,每個藩鎮不一樣,不能一概而論。”謝瞳說道:“但有些事不能賭,賭輸了麻煩會很大。”
“那你說說現在這些藩鎮,哪些會反,哪些不會反?”邵樹德問道。
謝瞳支支吾吾,只是道:“此事不能一概而論。”
邵樹德笑了笑,知道謝瞳不敢隨意得罪人,便放過他了,道:“地連敵鎮者,容易反。軍士桀驁者,容易反。野心奇大者,容易反。罷了罷了,說說這事怎麼處理吧。”
“大王,處理趙巖只治標,不治本。問題始終存在,還是要解決。”謝瞳說道:“藩鎮割據百又四十年矣,但在喪亂以前,除邊郡外,內地並無節度使。便是喪亂以後,關西一帶,也只有邊地設了京西北八鎮,若無吐蕃威脅,這八個藩鎮都不會設。關西老人,還是願意接受別的替代方案的。”
“什麼替代方案?”邵樹德問道。
“封諸王或王功臣,但崇以爵等,食其爵封。”謝瞳回道:“國朝有制,設爵無土,署官不職。正一品親王食封萬戶,從一品郡王食封五千戶……”
當然,這個數字是理論上的。
正如理論上一緡錢千文,實際上八百文一樣,親王、郡王的食封數字要看“實封”、“真食”,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這個數字的。
另外,食封是“分食諸郡,以租調給”,那麼就存在差別。各個州郡經濟實力是不一樣的,每一戶的人丁也不一樣,這就造成稅賦數額的不一樣。
食封也會遞減。
比如,玄宗開元四年(716)規定,“自始封至曾孫者,其封戶三分減一”。
到了開元二十二年(734),又出了新規定:“諸王公以下食封,薨,子孫應承襲者,除喪後十分減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