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條路的主要進步在於設計。
路面總寬度不到二十步,邵樹德估摸著大概在二十六七米的樣子。其中車行道寬五步,也就是7米多點,有效寬度6米多。
車道兩側分別闢有兩三米的路基道,以備將來拓寬之用。
外側附設邊溝,最外側栽種林蔭樹,樹與樹之間間隔七步(10米出頭)。
邊溝是為了道路排水,因此路面按照邵樹德的要求做成了有一定弧度。他肉眼看不出來,但估摸著不超過10度,可能就六七度的樣子。
林蔭樹有兩個作用,一個是明確官民用地的界限,即行道樹以內的區域是官府的,以外則是民人的。另外一個自然就是增加美感了。開元二十八年正月十三,玄宗“令兩京道路並種果樹”,即在連線洛陽、長安的驛道兩側栽種果樹——實際操作中槐樹、果樹、柳樹都有,並未嚴格執行。
“大王,這路雖然才修了十餘里,但看著是真不錯。”李仁軍看著正處於停工狀態的新驛道,嘖嘖稱讚:“這麼寬敞的路,是為了打李克用修的吧?”
邵樹德聽了笑而不語,道:“還不到時候。”
如果有選擇,當然是把半死不活的朱全忠打掉,再吃掉鄆、兗、青三鎮了。屆時,天下群雄給我拉包圍網又如何?
歷史上朱全忠被李克用、李茂貞、楊行密、王建等人聯合針對,最後似乎起到了作用,將朱全忠給限制住了。但自己面臨的情況又大不一樣了。起家於關西,一步步向東,這會其實只有三面有敵,比朱全忠四面皆敵強了一些。而在擊破朱瑾、朱威、王師範後,東面就不存在敵人了,戰略態勢比歷史上的朱全忠是要強上很多的。
“不管打不打李克用,這路看著是真好,該繼續修,怎地停工了?”李仁軍問道。
“哪來那麼多人手?”邵樹德苦笑:“去歲冬至前後,河陽二州丁壯又要去前線廝殺,還要在懷州治河。好不容易喘口氣了,修路徭役接踵而至。今年不徵發河陽鄉勇打仗了,讓他們抓緊修路、挖河。”
什麼叫徭役?這就叫徭役。
政府大型工程,支出的主要是材料費用,甚至連口糧都不出。艱難以前,朝廷在金商修路,“役徒數萬”,因為趕工期,又是在山裡,死者過半。歷史上張全義重修洛陽,給東巡的昭宗居住,也是徵發河南府役徒。
對官府來說,徭役用起來很爽,因為開支不大,但辦成了很多事。但心裡有點數的官員都知道要努力剋制這種衝動,免得激起民變。
邵樹德走到兩側的預留路面上,看著排水溝外側的草地和行道樹,心中暗歎:要是有壓路機就好了,碎石、砂土壓實了,這路就是劃時代的。
主路可以並排走四輛馬車,路基道上還能各走一輛,或者走人或馬。邊溝外、行道樹內,還有寬闊的草地,一樣可以走人。
比起秦馳道的寬度是大大不如,但對河陽來說,卻也夠了。
當然,這條路在邵樹德的規劃中,只是未來國道體系的中等,即二等國道,連線州與州之間的道路。
連線主要城市以及商業、軍事重鎮的是一等國道。
連線縣與縣之間的是三等國道。
三級國道體系之下,還有鄉間土路,作為全國交通網體系的補充。
無論古代還是現代,一旦戰爭打起來,對公路的依賴和爭奪,始終都是永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