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難軍,如今基本就是草原、漢人軍隊的混合後勤模式,也往前輸送穀物,亦有牧民趕著無數牛羊隨軍,甚至不少軍士還吃乳製品,反正後勤有點亂,基本是逮著啥吃啥。
討完靈州,自己要與幕府官佐們好好商討一番了。目前的後勤補給模式,還可以,能執行下去,但似乎還有可以最佳化的部分。
另外,當初自己想在宥州建倉城,可惜時間倉促,沒幹成。結果沒料到靈州局面變化得這麼快,快到讓他措手不及,這是一個失誤。
不過打下靈州後,宥州倉城倒也不急著建了,最緊迫的還是在鹽州建倉城,這個位置太關鍵了。南下可以去被吐蕃部落控制的會州,亦可以去邠寧,北上可以去河套,西可以增援靈州,東可以應援夏州,地處要衝,必須建一個規模很大的倉城,同時派大將鎮守。
建完鹽州倉城後,再擴建夏州本有的倉城,城外亦可新建一個。銀州那邊,最好也新建一個倉城,一旦對北方用兵,就得銀州倉城提供補給。
這些後勤兵站體系,都要一一完善。
其實之前陳誠等人曾提議,打下靈州後,可以將幕府遷過去,因為那邊的農業條件太好了,塞上江南。但邵樹德否決了,因為綏、銀二州戶口較豐,是他的糧倉和錢袋子,平夏党項、橫山党項也是自己統治範圍內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。若去了靈州,溝通東面甚是不便,唯有夏州,在綏銀、靈鹽的中心,正好兩頭兼顧。
“鹽州到溫池縣160裡,溫池縣到靈州140裡,長途轉運,軍士、民壯甚是辛苦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先在溫池等一等吧,看看靈州韓朗會不會過來。”
靈州六縣,鳴沙、溫池孤懸於外,離得甚遠。懷遠、保靜、靈武皆在大河以西,河東就一個回樂縣,也就是靈州城。折嗣裕率領的偏師已至河西活動,收取那些州縣應該問題不大,韓朗會怎麼辦呢?坐視偏師在自己的大後方活動,還是出兵圍剿?
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,畢竟兵少,內部也有問題。
以多打少,以強擊弱,這就是邵大帥的兵法。
敵人兵多,而且素質高,那麼這仗就要儘量避免。或者想方設法削弱敵人的力量,降低他們計程車氣,同時將己方狀態調理到最佳,然後再打。
行兵弄險,將一場戰鬥弄得起伏跌宕,蕩氣迴腸,即便最後贏了,這種仗也不符合邵大帥的理念,那是對自己和他人不負責。
邵某人穿越前也覺得古代征戰很熱血,很出彩。但從軍這麼多年以來,才發現一百場有九十九場是十分枯燥的,看起來都平平無奇。但凡有些亮點的,都值得文人大書特書,可哪那麼巧讓你碰上?
這次打靈州,以三萬士氣鼎盛之師,討伐一萬內部猶疑、缺乏錢糧、士氣低落的叛軍,就是明擺著欺負你,平推,你能怎樣?
“下令,野利遇略領義從軍前出,往靈州方向挺進,一日但行二十里,不得快。盧懷忠所領之武威軍,前出至溫池以西三十里,作勢攻鳴沙。經略軍,令其加速行動,押運糧草器械至溫池。鐵林軍在溫池停駐兩日,等待糧草。另,鐵林、武威二軍四千騎卒盡出,搜尋前進,遇敵之斥候、信使,立刻圍殺。如義從軍、武威軍遇警,迅速支援,定要將來襲敵軍留下來。”一系列命令很快下達完畢,屯駐在溫池方圓數十里範圍內的一萬多大軍立刻行動了起來。
四五月份,春糧剛種下,去年的存糧也已消耗得差不多了,他不信韓朗能在烏龜殼裡窩著不出來。
******
瓢潑大雨之中,七千餘軍士艱難地抵達河岸邊。
康元誠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,看著黑沉沉的天幕,沉默不語。
邵樹德猜得沒錯,靈州乏糧,但他們仍然不敢主動進攻。定難軍在西北的名氣著實不小,在關中討黃巢,數戰數捷。回夏州後,北伐草原,西平宥州,還透過政治聯姻等手段收服了幾個党項大族,聲勢搞得很大。
而且他們有三萬多人,看起來也挺能打,由不得韓、康二人不小心翼翼。